
▲台风天,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调度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公共视频实时关注各路段状况。

“城市大管家”管理的7件事。

▲值班人员连线奔忙在路面的环卫作业车驾驶员,叮嘱注意事项。
“台风来袭,路面可能出现树枝断裂、垃圾堆积等情况,你们务必加强巡查,及时清理、快速清运。”昨日,台风“桦加沙”携风带雨,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调度中心内,值班人员通过公共视频实时关注各路段状况,连线奔忙在路面的环卫作业车驾驶员,叮嘱注意事项。
今年,市城市管理局启动“城市大管家”项目,由市资源循环集团负责实施,实行一支队伍、一个标准、一网统管模式,实现城市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城市治理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规范化。
“城市大管家”管什么?该集团市场运营部负责人陈少华介绍,中心城区环卫作业清运、转运站运营维护管理、公厕运营维护管理、餐厨垃圾收运、大件垃圾收集破解处置、动车组吸污、路灯及夜景设施日常巡查维护都归这位“大管家”管理。
记者了解到,中心城区有11座转运站、27座公厕、市级直接管养的路灯有2.97万多盏。转运站每日垃圾转运量约570吨,年清运量20.81万吨。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日均约99吨;日均处理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约50吨,全年处理量约18万吨;动车组每日吸污量约3吨,全年吸污量为1095吨。
“城市大管家”管的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推行之后,职工们亲眼看到变化。比如,过去环卫作业、公厕管理、垃圾收运等由不同部门或企业分散管理,职责不清、协调困难。现在“城市大管家”来了,“一支队伍管全城”,避免多头管理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以前,不同区域或业务的服务标准执行不统一,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城市大管家”按“一个标准”管理,所有环节统一规范,所有业务统一监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您好,壶兰大酒店靠胜利南街一排路灯缺亮……”一名市民来电反映。值班人员随即把信息输入“环卫一张图平台”形成任务单,派发给相关责任人核查、解决。
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城市大管家”搭建的“环卫一张图平台”已连接到“全市一张图”平台。一网统管后,打破数据孤岛,人员、设备、作业进度等数据一目了然,便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响应速度。
市城市管理局业务负责人苏鸥介绍,“城市大管家”通过引入专业化、市场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建立的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转型。接下来,将持续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标准、提升治理效能,将“城市大管家”项目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治理的示范工程。
企业运营、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转型。接下来,将持续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标准、提升治理效能,将“城市大管家”项目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治理的示范工程。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文 杨洲/摄 郑倩/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