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炜莉
莆田跨境电商起步早、底子好,与莆田主要产业链契合度高,尤其是莆田成功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在跨境电商人工智能数字化与柔性供应链布局等方面,比较优势突出。随着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快速发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赋能下,莆田跨境电商加快数字化、柔性化、品牌化势在必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放大跨境电商优势和跨境电商出口在“稳外贸”中的作用,加快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带”联动发展新格局,引导跨境电商行业绿色、合规、高效发展,赋能特色产业拓市场、降成本、创品牌,课题组深入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及跨境电商园区等进行调研走访,分析莆田跨境电商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莆田是福建乃至全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区,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等地形成了涵盖服饰鞋帽、家居日用、工艺品等多个产业的跨境电商出口集群。近年来,莆田市主动融入福建跨境电商产业布局,持续培育跨境电商生态,不断完善跨境电商数字化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物流体系,跨境电商产业已步入更大体量、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对外贸出口业务增长的贡献和拉动更为显著。主要呈现三个“向好”。
(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富有成效,跨境电商生态持续向好。商务部公布2023年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考核评估结果,我市获评第二档“成效较好”。这是莆田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3年获得该项考评第二档。自2020年获批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莆田紧紧围绕实施方案,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跨境电商成为全市外贸发展的新动能。目前,跨境电商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额比重逐步提升至14.1%。持续探索跨境电商模式创新,优化线上线下平台建设,在物流通关、人才培育、园区集聚等方面再上新台阶,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二)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覆盖广、积淀深,合规化水平持续向好。莆田鞋服产业发展早,从代工国外品牌鞋起步,传统外贸底子厚重。工艺美术产业(木雕、油画等)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开启外贸之旅。2000年左右莆田就有卖家涉足电商行业,并开始布局国外市场,这几乎与亚马逊、易贝、阿里巴巴等世界知名跨境电商大平台的创立和发展同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莆田跨境电商氛围愈发浓厚,已形成艾力艾、凯天国际、荔城跨境云产业园、城厢区跨境电商生态园、京东(仙游)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若干个跨境电商生态聚集圈,跨境电商从业者众多。据《南方都市报》消息,亚马逊数据公司SmartScout发布2024年度亚马逊卖家所在城市的排序榜单,莆田的亚马逊卖家数量达到19778个,位列城市榜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三)跨境电商柔性供应链融合较为扎实,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向好。根据重点产业链发展实际,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对接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TEMU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推动“莆田优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商平台“半托管”模式快速兴起,要求企业能快速响应订单,并具备海外前置发货能力。近两年,莆田跨境电商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即在北美、欧洲等地区开设POD(即“按需打印”,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个性化商品,出单后卖家同步订单给供应商进行生产发货)工厂,迅速在POD定制赛道抢占市场份额。事实上,莆田跨境电商企业在POD柔性定制方面走在中国乃至全球前列;涌现出一大批深耕跨境电商定制领域,致力于打造定制领域全新生态,以S2B2C的泛精品运营模式为跨境卖家提供一站式柔性供应链的服务商。业内较为知名的有易捷乐定制、指纹定制、SDS定制等,可支持完整的定制独立部署系统、柔性定制供应链选品、DIY定制设计、高效测款、智能下单、质检、发货等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生产制造端数字化转型存在痛点。“小单快反+定制”工厂网络建设迟滞。部分受访企业主表示,他们对“快反+定制”很有兴趣,但对柔性定制制造体系数字化转型认识不够深入。不少企业采购了价值不菲的相关软硬件设施,但真正落地实现降本增效的不多。此外,行业定制化模板标准尚未统一,制约了柔性供应链的履约响应效率。
(二)仓储物流售后端存在堵点。莆田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仓建设提速,但数字智能化不足。福建省级公共海外仓和自用海外仓认定工作也正在展开,但调研显示其中具备智能分拣、系统预测、API对接能力的比例不高。莆田跨境物流在“黑五网一”等销售旺季时,常面临国际干线运力紧张、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不平衡等问题,导致退货率和差评率上升,影响跨境电商店铺绩效。
(三)多平台协同创新存在短板。目前莆田已孵化一批跨境电商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但由于种种因素,这些企业或平台之间的横向联动协同创新较少,造成跨境电商生产制造、运营平台与仓储系统三方数智化协同不足。调研发现,不少企业曾遇到某个环节出现纰漏而导致重大损失的经验教训。此外,跨境电商“线下载体”集聚发展效应释放不够明显。虽然莆田跨境电商综试区内的县域一级基本上建立了相关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但尚未真正形成具有内生力的跨境电商生态。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设计生产制造端数字化柔性化升级改造。一是把握莆田跨境电商POD产业先发优势,构建可视化柔性生产协同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平台订单系统,实现“订单—物料—生产”的自动拆单、快速排产、智能补料、异常预警,大幅提高柔性响应能力。二是建设数智海外仓,联动柔性供应链。构建“订单驱动+前置履约”的全链路反应机制,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数智海外仓+柔性定制+半托管平台”的组合将取代传统出口逻辑,形成“按需驱动”“全球配送”的新型出口路径,有望成为莆田智造向全球品牌转型的重要跳板。三是制定跨境电商行业定制化模板标准。推动全省鞋服产业建立模板化定制数据库,降低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开发成本,为跨境出口品牌提供低门槛的定制能力支撑。支持鞋服、箱包、家居等行业建设数字打样、快速排产、柔性组装、弹性备料等功能的智能工厂。四是增强莆田制造业企业“+跨境电商”的能力。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数智化改造,接入要素集聚、反应快速的柔性供应链,适应跨境电商小单、高频、定制生产方式。指导以贴牌生产(OEM)、委托设计(ODM)等代工为主的外向型生产制造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培育,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触及全球消费者。
(二)加快提升仓储物流售后端数字化国际化水平。一是打造数智海外仓示范体系,提升海外仓核心功能。围绕前置履约中心定位,推动海外仓向以下功能演进:AI订单预测;智能拣选与包装;海量SKU动态管理;与跨境电商主流平台算法接口对接。二是建设海外云仓网络。构建欧美、拉美、中东、东南亚等多节点的“共享式云仓”,支持中小企业通过SaaS系统灵活接入,提升响应速度。三是支持建立市级跨境电商售后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开发适用我省产业带的跨境电商售后服务大语言模型,赋能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三)加快打通多平台协同创新机制。一是打造跨境电商数智基础设施。莆田传统制造业集群与跨境平台深度融合具备基础。打通平台数据对接标准,建设订单智能中控系统,推广AI驱动预测补货,利用AI模型对平台热销趋势、地域需求分布、节假日销售高峰进行预测,反向驱动柔性工厂排产与海外仓前置备货,减少库存积压与爆品断货。海外仓升级为平台订单响应的“前置大脑”,实现预测发货、智能配仓、快反补货,推动莆田出口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二是建设海外仓数据监测与协同平台。建设海外仓运营监管平台,实现全省仓库位置分布、商品动销情况、库存周转、物流时效等数据统一监管与服务。企业建设跨境电商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平台,推动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终端销售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实现业务协同,促进制造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三是开展跨境电商数字科技创新和产业数字化创新融合模式研究。分析建设市级跨境电商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行业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的可行性路径,尤其是依托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带”数字化统筹管理机制。四是拓展市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绘制产业地图数据库。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平台增强跨境电商政策法规、人才引育、载体赋能、通关服务、资源整合等功能,积极探索“AI+跨境电商”创新模式,运用AI大模型等技术提升测品、选品精度。五是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及服务商、行业协会等资源,建设跨境电商飞地。探索在艾力艾国际中心、中电科创城、安福电商城等地依托数字游民基地人才集中、资源集聚等优势,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借鉴环华侨大学电商生态圈建设成效及思路,以莆田大学城为中心支点,开展高校赋能跨境电商系列行动,打造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新标杆。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电商平台生态变革背景下,“数智海外仓+柔性定制”将成为莆田跨境电商与制造业融合升级的核心抓手。以海外仓为纽带,以柔性制造为引擎,以平台协同为支点,借助半托管平台兴起的窗口期,加快推动海外仓体系、柔性制造体系与数字平台体系“三体融合”,打造全省领先的跨境电商柔性中枢,为我市外贸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