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华溪畔生态美,宜居宜业宜游。

龙德井片区高楼林立。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郑钦文 蔡雨婷 文/图
老城换新颜、设施更完善、物业为民生、夜市烟火旺……城厢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上持续发力,以城市的高颜值塑造高品质生活,让“宜居、韧性、智慧、人文”从纸上落到实处,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依山滨溪向海,城厢区位优越。近些年来,城厢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紧紧围绕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人文的莆田中心城区目标,统筹城市更新与精致城市建设,聚焦补短板、提品质、强治理、优生态,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持续提升,努力打造“和美莆田 共同富裕”首善之区,为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老城焕新 精塑气质风骨
9月10日,悦澜山居A区启动选房签约,标志着文献北片区综合治理及品质提升项目(一期)项目进入全新阶段。该项目是省、市重大民生项目,包含文献小学、儿童乐园新校区、安置房、市政道路及下磨溪改造提升等内容。安置房共分为三个地块建设,其中悦澜山居A区共建设约700套安置房。
9月18日,城厢区樟塘片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启动选房。该项目新建住宅等功能用房13栋,配套建设绿化工程、广场、道路等设施,1000余户征迁户喜圆“安居梦”。
木兰铁岭片区改造一期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力争10月份竣工验收及交付;坂头西片区改造项目地块三计划10月竣工交付,地块一、二计划12月竣工验收;万达南片区改造项目力争地块二至五在12月竣工交付……从纸上蓝图到幸福兑现,城厢区城市更新有速度有力度,也刻下了民生幸福的温度和厚度。
系统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区开发,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城厢区住建局工程股负责人廖荣贵介绍,区住建主管部门创新举措,大力推行“验登合一”模式,做到竣工即出证,采取选房与竣工验收同步方式,缩短回迁时间,有力促进了全区安置房建设回迁,在建的8个安置房项目有序稳妥推进。同时,以坂头西片区、万达南片区等6个项目为试点,实施房票安置模式,9月18日首张房票诞生,9月22日正式推出线上房源交易。
老城有机更新,新城扩容提质,老旧小区也变了新模样。走进广电小区,平整干净的小区路面、整齐有序的停车棚、崭新洁白的外墙、见缝插针的绿化带,让人耳目一新。而在一年前,路面破损、雨污水混排、车辆乱停放、乱拉通信管线、路灯损坏、外立面墙体脱落等问题还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老旧小区“改”出幸福新生活。今年以来,城厢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问题导向,实施15个老旧小区改造,总楼栋数78栋、1844户居民,建设内容包括雨污分流、通信管线、路面修整、小区照明、小区绿化、非机动车停车棚等,目前已完成6个小区改造,年底前将全面完工。
补齐短板 精绣城市“里子”
龙德井路、石室路部分路段已完工;滨溪北路坂头西段、建业路延伸段、滨海大道(东海段)等工程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城厢区城市交通脉络进一步畅通。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城厢区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升行动为引领,全面推动“道路畅通”与“绿化美化”两大工程落地见效,城市功能与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
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今年以来,全区重点推动横山路、纵山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打通泗华“断头路”,城市品质得到提升。
截至目前,南门周边12条道路“白改黑”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5座过街天桥顺利架设,一批新建市政道路陆续通车,万达南、延寿路等一批“断头路”成功打通,市民“出行难”问题得到显著缓解,交通脉络更加畅通高效。
彩色的健身步道、蜿蜒曲折的步道、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在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凤凰福道、泗华郊野公园、绶溪公园,各色景观清雅别致,休闲运动的市民络绎不绝。
“身在公园,推窗见绿”正成为城厢市民生活的日常。今年以来,莆田学院天桥旧址、坂头西滨溪等5个口袋公园接连落成,新增城市绿道5公里、绿地100亩。截至目前,城厢区建成区绿地率已达42.55%,绿化覆盖率达46.81%,绿色正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停车难”成为突出问题。城厢区住建局公用事业股负责人陈锋介绍,为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区住建局联合交警大队、各街道,积极探索社会停车资源共享模式,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眼下,龙德井片区生态停车场、沟头片区生态停车场已完成道闸系统安装,龙德井地下停车泊位也已施工完成,预计新增停车位超500个。
该区还持续推进人行过街设施建设,荔园路过街天桥(霞林段)、莆阳路(南门学校段)人行天桥等加快推进,重点提升学校、商圈周边步行安全与交通效率。每一处更新和改善都看得见、摸得着,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
升级治理 托举民生幸福
近日,城厢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大队联合霞林街道、凤凰山街道、华亭镇组织开展“规范业主自治实践路径与业主委员会成立”专题培训,为进一步提升业主自治水平、明晰基层物业管理工作路径做足准备。
物业服务关乎居民生活质量,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今年4月份,城厢区启动物业集中整治,在城厢区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举报电话、邮箱,方便群众参与监督和反映问题。同时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多渠道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自查自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公共收益及时公示了吗?”整治活动中,城厢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累计检查物业小区164家,抽查率100%,整治业主公共收益366.6万元,实现全区物业小区公共收益100%按季度公示,并纳入专户规范管理,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
城厢区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许东平表示,该大队推动全区小区落实“二牌三栏”物业服务事项公开公示,共发现问题隐患133件,已全部整改,累计对9个物业企业进行约谈,通报批评7批次,涉及物业企业24家,并对其中14家物业企业予以信用扣分处理,对2家物业企业予以行政处罚。
从“管理差、服务弱”到“干净、有序、安心”,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源于对物业服务的精准监督整改。城厢区还推动物业党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全区在管物业企业75家,成立小区党支部142个,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开展相关服务40余场,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
以夜兴业,以业活夜。城厢区首条夜市步行街联创夜市开市以来,夜均人流量达3000余人次,节假日翻倍增加。
城厢区将服务前置,主动为夜市经营“铺路搭桥”。街道和职能部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秩序,保障安全,让烟火升腾的夜市美食抚慰人心。
夜经济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厢区还积极推动绶溪公园“状元阁上争状元”古装音乐季、市博物馆广场“夏夜音浪 市集狂欢”等火热有序开演,展现“宋韵闽风 烟火莆田”的底色和活力。
山水为卷,奋斗作笔。木兰溪畔拔节生长、悄然绽放,这座幸福之城正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