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城厢区人民法院联合区综治中心、住建局、司法局、信访局,霞林、凤凰山、龙桥等街道及部分物业企业代表召开物业纠纷协同化解座谈会,多元联动,协同共治,为破解物业纠纷“痛点”“堵点”寻良策、谋实效。
“物业纠纷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民生冷暖、治理根基的‘大事’。”座谈会上,城厢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玲亚结合法院司法实践,直指当前物业纠纷治理的关键问题。她说,尽管法院、住建、司法、街道等部门各自发力,但“信息不通、联动不紧、机制不长效”的短板,让治理陷入“各敲各鼓”的困境。
针对这一现状,陈玲亚认为法院既要做司法保障者,对调解成功的物业纠纷及时开展司法确认,为群众合法权益托底,也要做协同推动者,推动各部门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共治,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把分散的职责“串起来”、治理资源“聚起来”,让物业纠纷化解更高效、更长效。
“近3年物业合同纠纷里,服务质量争议占比超六成,物业费收费金额争议占比近三成,还有公共区域智能化管理这类‘新矛盾’逐年增多。”会上,城厢区人民法院派驻综治中心干部带来了一份“物业合同纠纷复盘报告”。
报告梳理了纠纷化解的工作成效,如通过多次调解,近70%的简单物业纠纷在判前得到解决。报告同时直面问题:部分物业企业“重管理、轻服务”,业主诉求响应不及时;复杂纠纷因涉及多部门职责,调处流程衔接不畅,导致群众“跑多趟、耗时长”。
“物业服务不达标,法院能否与住建部门联动,督促企业整改?”“简单的物业费纠纷,怎么通过诉调对接更快解决?”在各单位研讨环节,城厢区人民法院法官主动引导交流方向,鼓励大家围绕“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强化职能联动”畅所欲言。同时,结合司法实践,针对讨论中的焦点问题提出具体思路,对“简单纠纷”,推动“社区调解+法院诉前指导”模式,让小事在社区内快速化解;对“复杂纠纷”,启动“住建+司法+街道+物业+法院”联合先行调处,由法院提前介入梳理法律争议点,避免各方“推诿扯皮”;对“典型纠纷”,联合住建部门开展“以案释法”,既规范物业企业服务行为,也引导业主依法维权。
物业纠纷无小事,协同治理见温度。下一步,城厢区人民法院将持续以“司法为民”为核心,以协同之力破解物业纠纷“痛点”,让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为居民打造“住得舒心、邻里和睦”的生活环境,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司法力量。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曾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