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颂居小区居民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文化活动。图片由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荔能华景城小区公共配套用房盘活作为便民医疗站。
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社区服务用房、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医疗卫生设施用房、教育设施用房(如幼儿园)等是服务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然而,这些配套用房往往在建成后未移交、被违规占用或挪作他用,导致规划中的便民服务难以落地,居民权益实际受损。
4月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动,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清查住宅小区公共配套用房违规行为,确保规范使用,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四类核心配套用房有哪些?
记者了解到,聚焦住宅小区配套用房“管理乱、使用散、效能低”痛点,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制定《住宅小区配套用房清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实行分类处置、部门联动、长效监管。
那么,养老、社区、医疗、教育四类核心配套用房分别包含哪些?方案明确,社区服务用房包括居委会办公场所、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业主委员会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用房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等;医疗卫生设施用房涵盖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医疗用房等;教育设施用房有幼儿园、托儿所等。
对标文件核查,深入实地核验……我市对住宅小区展开全面摸排,依据国有土地划拨决定、出让合同、规划许可等文件,核查用房位置、面积、用途及权属信息,建立915个住宅小区项目清单。市直相关部门组建了专项督导组,核查了161个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78个小区教育设施用房、115个小区医疗卫生服务用房、567个小区社区服务及其他设施用房,建起“一用房一档案、一小区一台账”。
配套用房如何回归公共属性?
“福建源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仙游分公司未经仙游县永鸿国际文化城A区小区业主大会同意,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被罚人民币1万元。”在仙游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的2025年9月11日至9月17日行政处罚案件统计表上,记者看到仙游一小区物业被罚信息。
针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擅自改变使用功能或者用于经营性用途的,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其中改变使用功能的,要求恢复原状;被侵占、挪用的,要求限期腾退;用于经营性用途的,要求撤销工商登记、恢复原状、限期退还。拒不整改的,联合相关执法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对照《住宅小区配套用房基础信息梳理登记表》,我市以“小区为单元、问题为导向”,逐一现场核实比对,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一类一策”销号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违规占用问题15个,均已完成整改;查处擅自改变配套用房用途案件4起,处罚金额达8万元;腾退移交社区用房、养老用房等0.28万平方米,推动用房回归公共属性。
完成住宅小区配套用房清理整改后,由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建立“一小区一档案”。验收合格的,按照规定程序将配套用房移交给相关接收单位,移交明细表由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及接收单位代表共同签字并盖章。对拒不移交或者对移交工作不配合的,联合相关执法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当前,教育设施用房已有58个小区移交教育部门管理或由开发商举办民办园,医疗卫生服务用房,有6个小区移交卫健部门管理,5个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投入使用,205个小区社区服务及其他设施用房正常运营,打通配套用房“从闲置到使用”的堵点。
公共配套用房怎么规范使用?
记者了解到,我市选定25个小区开展配套用房使用试点,推动用房功能向民生领域延伸。
在荔城区荔能华景城小区,居民介绍,小区离退休党支部,联动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将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邻里汇”综合服务矩阵,引进便民超市、荔城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并设立便民医疗站、老年文艺活动角与邻里调解室,满足大家多元需求。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雅颂居小区探索实施“近邻党建”治理模式,由社区居委会根据党建+邻里中心功能布局并结合居民需求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找到党组织和社区,享受“门口就近办”“有事随时办”的便捷;下林小区内设有幼儿园和多个教育、艺术机构,充分利用小区公共与社区用房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苍林保健中心,充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与教育需求。
今年年底前,我市要求各县区分别选取条件成熟的住宅小区,其中仙游、荔城、城厢、涵江、秀屿不少于5个,采取引进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及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健康等领域延伸方式,依托现有配套用房试点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小区配套用房的功能和作用,服务好居民。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