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何以“仙”名天下

——看山水美县引“仙”游的生动实践
湄洲日报 2025年09月29日

  钟山镇打造集中连片的稻米展示区,形成风吹麦浪的稻海景观。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一城山水半城“仙”。仙游县打响“有一种旅游叫仙游”的福建旅游新名片。仙游县委书记吴海端指出,仙游打造“东方祈梦圣地·世界工艺之都”,驱动“管理升级赋能+区域协作提能”两大引擎,打通“跨市生态走廊、跨县文化长廊、跨镇乡愁游廊”三条旅游廊道,塑造“仙境九鲤、仙作匠心、仙水禅意、仙山问道”的“四仙”核心IP,培育“山地度假休闲、文化沉浸体验、节庆IP矩阵、亲子研学体系、‘网红’‘达人’经济”五大创新业态,加快擘画全县文旅一张图。

  秋分时节,福建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仙游县菜溪乡象星村成功举办。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农民文艺联欢与乡村非遗体验,融合农耕文明与现代艺术;“福农优品”展示展销、农产品美食品鉴等结合直播带货,推动仙游文旦柚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600万元。活动立体展现福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也打响“有一种旅游叫仙游”的文旅品牌。

  仙游,是“神仙游过的地方”,处处镌刻着仙踪道韵,充满神秘与诗意。巍巍大蜚山,悠悠木兰溪,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四季“仙景”,令人神往。

  这处自带“仙气”的千年古县,文脉悠长,是国内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戏剧之乡”“国画之乡”“梦文化之乡”和“武术文化之乡”。

  今年截至8月份,仙游县文旅市场数据亮眼: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66.1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3%;主要景区门票收入达1966.99万元,同比增长15.2%。仙游,成为新晋文旅热门打卡地。

  有一种旅游叫仙游,循着神仙畅游的足迹,揭开“人间仙境”的面纱,一起看看仙游有多“仙”。

  仙游的“仙”在于四季奇特

  宋代《仙谿志》记载,仙游县原名清源县,县有九仙人姓何,以兄弟九人登仙,改名“仙游县”。仙游人好“仙”,诸多地名都带有“仙”字。从古至今,仙游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这块充满“仙”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仙”字既是仙游的文化符号,也折射仙游人的心灵寄托。漫长的时光沉淀,为仙游留存丰厚的“仙”景。

  仙游的“仙境”如梦似幻。钟山镇的九鲤湖,是中国祈梦文化发源地,早在唐代时即为旅游胜地。九鲤湖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其中飞瀑景观最为奇特,是《千里江山图》双瀑和四叠瀑取景地。千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游历此处,写下动人诗文。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对九鲤湖赞叹不绝,留下3篇游记。这处“蓬莱胜地”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仙游的“仙水”美丽如画。仙游是木兰溪源头所在地,也是木兰溪干流流经河段最长的县(区)。地处西苑乡的仙水洋是“世界稀有浅水河床”,岩石河床布水均匀,清水波光潋滟,如置身人间仙境,故称“仙水洋”。长达615米的溪床由整块棕色平坦石皮构成,石面光滑如镜,毫无沙砾杂质。溪水平缓流淌,最深处不足半米,形成天然的“水上步行街”,被誉为闽中水域奇观。每逢盛夏,仙水洋是游客避暑疗养理想之地。

  仙游的“仙山”秀美奇特。麦斜岩、天马山、大蜚山等各具特色,富有灵秀之美。麦斜岩被称为“小武夷”,天马山巍峨雄峻、形似天马,大蜚山沟壑交错、峰石奇特,享有“小庐山”的美誉。菜溪乡的菜溪岩,拥有“八闽第一石”心动石,为南国冬韵的“心动乐园”。宋代状元郑侨曾赋诗赞其“百景千姿观不尽,八闽胜地菜溪先”。

  春夏秋冬,皆有奇景,四季宜游。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仙游县围绕“莆阳赏秋·有一种旅游叫仙游”主题,策划了涵盖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乡村休闲、户外露营等10场系列活动,通过“核心景区引领+乡镇特色联动”模式,引爆“仙游赏秋”热潮。

  九鲤湖景区举办“千年祈梦 相约九鲤”主题文旅活动,推出“溯梦廿五载·九鲤跃新程”“祈愿九梦·千年行愿”“千年匠心·非遗雅集”“千年礼赞·盛世华章”“九仙茶·礼待八方”“乡约钟山·稻梦丰年”六大体验活动。

  仙水洋水上嘉年华及烟花秀、无人机表演,突出文化科技交融,点燃夜间旅游爆点。

  各乡镇联动掀起秋日狂欢。菜溪乡“仙景如画 游福共享”活动举办稻草艺术节,开展非遗专题摄影展、北部风光摄影展、开设乡村假日集市,为游客带来新消费、新业态、新体验;度尾文旦柚主题活动,展现秋日丰收风情;游洋镇推出药膳市集与红色研学游,让游客品味康养美食,呈现文旅融合的秋日盛宴。

  仙游,仙意飘飘,诚意满满,迎接八方来客。

  仙游的“仙”在于千年雕魂

  仙游无木,竟是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仙作”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为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早在唐代,仙游寺院的栋梁、屋橼、门楣就植入雕刻艺术。宋代,建筑装饰技艺延伸至家具制作领域。后来,仙游工匠逐渐把京都宫廷器用与书画工艺相结合,制作出宝座、条案、条桌等木雕家具,运抵京师进贡。明清时期,“仙作”推陈出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仙作”风格。如今,“仙作”诞生出“洋塘雕花派”“坝下雕刻派”“木作营造派”等风格各异的艺术门派。

  以木为纸、以刀为笔,方寸刻乾坤,刀下罗万壑,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仙作)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仙作”不仅代表中国木文化的精髓,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仙作”还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木文化合作与交流。其臻品汉唐宫灯等为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会场增添典雅的中国元素;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中,“仙作”古典家具向全球观众展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多件“仙作”家具被选作国礼,在外交场合传递中国文化,名扬四海。2016年,仙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古典家具产区。

  仙游无香,却是全球最大的沉香、檀香等原材料交易集散地。

  千年工艺积淀,匠人们将雕刻余料转化为香道艺术品,催生出天然香产业链。大料造家具,小料制摆件,角料做手串,粉末化香品,沉香、檀香、花梨等珍稀名木,均被“木尽其用”,为当代工艺美术赋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注解。

  如今,仙游已形成望厝香文化街、环球工艺城、海峡艺雕城、仙游沉香博物馆、中国香博园、中国香药文化馆等多个香文化产业集聚市场,经营香原材料贸易、工艺品、香制品、香品器具等数十个品类,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仙游的“仙”在于文脉赓续

  前不久,仙游画家傅振文的国画作品《山静云自闲》入选厦门航空艺术客舱云端展的“于万米高空 赏云端艺术”主题展览,“一飞冲天”,向世界游客讲好中国故事。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仙游将举行国画大师李耕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享有“国画之乡”美誉的文化重镇,仙游曾孕育李霞、李耕、黄羲等名家,形成了中国画坛独具特色的“仙游画派”。

  仙游的“出圈”,总是出其不意。

  今年“国际茶日”,以“中德香韵 浪漫共茗”为主题的2025年“闽茶海丝行”德国站活动在法兰克福启幕。仙游茶企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世统分享千年茶乡的出海经验,引发中德各界高度关注。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叶曾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纽带。宋代仙游籍名臣蔡襄撰写的《茶录》奠定茶学基础,明清时期仙游园庄“郑宅茶”远销南洋。当代,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金溪茶叶出口5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2.5亿元,在新时代的“丝路茶道”上破浪前行。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仙游鲤声剧团第三次赴法国演出。该团此前在2011年、2013年赴法国参加巴黎中国戏曲节,演出的《白兔记》《目连救母》荣获最佳传统剧目奖。

  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在国际艺术之都惊艳亮相,引发广泛赞誉。这一盛况让人不禁回溯仙游鲤声剧团的辉煌历程:曾六度晋京演出,两次赴台港交流,足迹遍及全国。

  1959年,仙游鲤声剧团携经典剧目《团圆之后》进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场观演;1979年,《春草闯堂》荣获国庆30周年剧本创作与演出一等奖,被全国600余家剧团移植。在《20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戏曲卷》遴选的百年67部经典剧目中,鲤声剧团剧目《春草闯堂》《新亭泪》入选,为莆仙戏再添华章。

  “仙乐”袅袅,“仙果”累累,“仙味”浓浓,仙游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民俗、文物古迹等特色资源,“仙韵”满满。

  金秋送爽,正是寻仙访胜时。走进仙游,这片被南宋文坛大家刘克庄盛赞“不见层岗与複岩,眼中夷旷似江南”的灵秀之地,正铺展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来仙游,赏秋景、品文化、享仙味,漫游仙境,感悟一种旅游叫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