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焕新生 理论进万家

——荔城区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宣讲新模式
湄洲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在黄石镇红泉书院,“书院新生”宣讲员为群众作宣讲。

  □全媒体记者 朱建婷 通讯员 何晋生 文/图

  荔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理论宣讲实践中探索出“书院新生”工作机制,活化利用书院,打造理论宣讲新阵地,组建“书院新生”理论宣讲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荔城区“书院新生”理论宣讲团通过建强多元队伍、创新宣讲模式、深耕本土特色,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优秀传统文化、群众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聚焦乡村振兴、国学教育、家庭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00多场次,覆盖受众3万多人次,成为基层理论传播的“生力军”、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人”、群众精神生活的“补给者”。

  打造新阵地

  今年年初,“福小宣·理响莆阳”宣讲队走进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江东书院进行文艺宣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实行‘书院新生’机制,构建了一个集教育、传承与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枢纽,不仅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效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江东书院负责人祁忠兵表示,将用好书院这个阵地,在节假日等节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9月29日,荔城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主题宣讲暨黄石镇“共赏团圆月 共筑强国梦”国庆中秋活动在红泉书院举行。精彩的理论宣讲、免费的医疗服务,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红泉书院位于黄石镇黄石社区,历经1100余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荔城区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在书院内打造了黄石镇历史名人展示室、黄石镇革命历史文化展示室、黄石镇非遗展览室等六大功能室,发挥其在宣传教育、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镇海街道玉湖书院则挖掘南宋“一门二丞相”陈俊卿、陈文龙的“忠、孝、廉、节”文化,打造廉文化教育基地,结合家风建设开展理论宣讲,成为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思政课堂”。

  荔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书院众多,培养了大量人才,助力莆田成就“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为了让理论宣讲更加接地气、聚人气,荔城区盘活千年书院资源,打造“书院新生”试点书院,开展宣讲活动,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该区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书院,把乡村(社区)书院打造成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社科普及工作创新的新阵地。截至目前,该区西天尾镇澄渚梯云斋、北高镇寿山书院、东阳村陈氏书院等15个试点书院焕发新生。

  提升新内涵

  不久前,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里的党史”宣讲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金宝手持红团模具,讲述“红色糕点”背后的革命故事。这种“非遗+党史”的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宣讲更具感染力。

  去年以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将理论宣讲与街区非遗体验结合,常态化开展红团制作、国风古扇画、皮雕泥塑等“非遗+理论”体验活动,让群众在动手实践中感悟思想内涵。

  理论宣讲,既要把理论讲透,又要像“拉家常”一样把道理说到群众心坎里。荔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邱文高介绍,“书院新生”理论宣讲团整合各级多支基层宣讲力量,把队伍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以群众为主角、专业为支撑、协同为路径,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社情民情、深受群众喜爱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为宣讲工作注入持久活力。

  宣讲内容既把牢“主基调”,又贴近“身边事”;既聚焦重大主题,又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荔城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宣传普及工作的首要任务,聚焦乡村振兴、国学教育、家庭教育、国防教育等重点内容,以百姓为中心,以生活为基础,以故事为载体,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四个一”宣讲活动(开设一节公益课,举办一场读书会,推出一批非遗作品,展演一场莆仙戏),让党的创新理论敲开百姓“家门”、走进群众“心门”。

  针对青少年群体,荔城区将理论宣讲与研学活动相结合,开发多样研学课程:针对小学生设计“非遗手作学理论”课程,如制作爱国主题剪纸作品;针对中学生设计“红色故事悟思想”课程,组织参观陈国柱、陈国桢兄弟革命事迹陈列馆,观看“书院新生(声)”理论宣讲团演绎的莆仙小戏《碧血丹心陈国柱》;针对大学生设计“乡村振兴践初心”课程,结合参观“新农人+”基地宣讲乡村振兴生动案例,实现“理论宣讲从娃娃抓起、向全龄延伸”。

  丰富新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课堂讲学已不能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荔城区建立“线上+线下”“身边+指尖”的宣讲矩阵,满足干部群众自主学习的需要,打造理论宣讲指尖上的“加油站”。

  荔城区打造“云上书院”阅读平台,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国防教育、家庭教育等,在公共场所配备智慧音响,开通乡村小喇叭。倡导“线上课堂”,采用微宣讲、云直播“线上课堂”新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论教育品牌与学习平台,常态化开展宣讲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荔城区聚焦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多方赞助下,斥资60多万元,精心编排莆仙戏新编历史名剧《陈文龙》、新编莆仙戏《碧血丹心陈国柱》,在陈国柱、陈国桢兄弟革命事迹陈列馆设立数字视频展播区循环播放相关剧目,为参观人员提供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点击观看超万次。今年,根据戚继光抗倭事迹,该区还筹备拍摄网络微短剧《海疆忠魂》。

  下一步,“书院新生”理论宣讲团将继续深化多元共建、服务便民、研学赋能等举措,让千年书院持续焕发新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实现“书院焕新生,理论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