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生态“金果”撑起富民产业

湄洲日报 2025年10月21日

  金秋时节,柚果飘香。上月月底,一批来自仙游县度尾镇的优质文旦柚,首次通过国际快递渠道,跨越山海,抵达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海外消费者得以品尝这一莆田名果的独特风味,也为当地乡村振兴与农业外向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度尾文旦柚此番“扬帆出海”,是其产业实力与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在度尾镇,连绵的柚园迎来丰收季,金黄饱满的柚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碌地进行采摘、分拣、包装。度尾镇文旦柚协会副会长吴培德介绍,今年全镇2.2万亩柚园预计总产量超4.5万吨,总产值可达5亿多元,为广大果农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度尾镇能培育出优质文旦柚,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镇位于木兰溪上游,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优质的生态环境,为文旦柚生长提供了绝佳基础。经过多年培育与发展,度尾文旦柚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市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先后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多项荣誉,品牌价值持续凸显。

  为将文旦柚产业打造成持续性支柱型富民产业,进一步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度尾镇以“科技赋能+生态理念”为双轮驱动,推动传统果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该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与循环利用模式;另一方面,主动携手农业、科技等县直涉农部门,在标准化生产、质量管控、宣传推广等环节协同发力。通过强化品牌拉动与龙头带动,做好品牌保护与统筹规划,突出优良品种选育,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农业“五新”技术,以及“一品一码”可追溯制度。同时,加强促花保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学管理,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量,实现文旦柚种植“高产、优质、省工、高效、环保”的目标。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度尾镇党委、政府按照“强基础、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整体思路,积极引导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利众果业、度尾吴培德家庭农场等15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推行“经济主体+基地+农户”模式。这些主体为果农提供“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用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包装销售”的规范化服务,助力文旦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动其成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生态产业。

  “舌尖上的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保障度尾文旦柚质量安全,仙游县农业农村局从源头强化监管,督促指导各文旦柚种植基地加强生态果园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种植,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要求,确保种植环节全程合规。并要求各生产主体在文旦柚上市前,将生产记录上传至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平台,并按照“源头赋码、贴码销售”要求落实“一品一码”工作,实现在售文旦柚“源头可溯、去向可追”。

  “好货还得会吆喝。”度尾镇深知品牌推广的重要性,联合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措并举拓宽宣传与销售渠道:连续10年举办度尾文旦柚文化旅游节,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组织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农产品交易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借力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推广,推动文旦柚通过“云端”走向国内外市场。如今,度尾文旦柚的电商销售额已占总产量的7成以上,产销运协作体系愈发完善。

  “一片柚子林,带富一方人。”如今,文旦柚产业的辐射效应不断显现——不仅主产区度尾镇发展势头强劲,大济、赖店、郊尾、园庄等周边乡镇的文旦柚产业也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合作社为主体的集约经营新格局。据统计,仙游县仙溪、同欣等百余家文旦柚种植合作社,已吸纳6000多户果农入社或带动其发展,产业领域也从传统单一种植,拓展至采摘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多元业态。文旦柚这粒“金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让群众实实在在靠“生态”过上了好日子。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