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仙游县枫亭镇麟山村,沉寂了10年的“中央名苑”工地再次响起机器的轰鸣,这片曾经的烂尾楼,迎来新生。对于上百户购房者而言,跨越10年的等待,离不开仙游县人民法院的关键推动与不懈努力。
■司法护航 破解十年困局
2013年,“中央名苑”项目启动,原预计2015年交房。然而,2014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债务9亿余元,公司迅速沦为空壳,项目彻底停摆。
转机出现在2023年,面对这一民生痛点,仙游县人民政府牵头多部门组成清算组,决定推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通过司法强制手段介入,明晰争议、盘活资产。
2023年10月,破产程序正式启动,由前期组成的清算组担任管理人,案件由仙游县人民法院审理。
■法治清障 厘清千头万绪
破产程序启动后,最艰巨的任务是理清千头万绪的债权债务。工地旁的临时申报点里,泛黄的合同、多年的借条堆满桌面。
仙游县人民法院用行动作答。为高效完成债权申报核查,法院主动协调住建、工商、银行等部门,为管理人开通绿色通道,打通履职梗阻。通过调取、比对200余份涉执行档案,管理人团队查明了潜在债权人,并通过数月挑灯夜战的细致工作,将混乱的权属信息汇成了一份清晰的“账本”。
然而,摸底结果令人担忧:若直接拍卖,项目极易流拍,业主将面临“房财两空”。经过反复磋商研讨,最终在党委政府指导下,确定了最具温度的方案:不是一拍了之,而是复工续建,让楼盘真正“重生”。
■府院联动 托举安居之梦
确定复工方向后,现实难题接踵而至。首要问题是安全鉴定与地下室积水清排,但公司已无分文。面对“无米之炊”的困境,仙游县人民法院携手党委政府各方奔走,讲清道理、摆明路径、落地真情,最终说服检测机构先行垫资检测,管理人垫付清淤费用,化解了复工的“第一道关卡”。
更大的挑战在于巨额续建资金。法院创新提出“附条件招标”和“分产权类型筹集资金”的方案,为了打消业主“再掏钱”的顾虑,仙游县人民法院指导管理人带着厚厚的造价清单,历经50余次沟通动员,终获业主理解,26户率先签约,筹集到首批百万元资金。
施工队与法院、管理人多次实地考察后,深切感受到了各方为复工付出的努力和业主10年的期盼,最终在资金仅到位20%时先行进场。
如今,工地日夜忙碌,业主群中每日分享着施工进展的喜悦。从停滞到重启,“中央名苑”项目的困局破解,生动诠释了仙游县人民法院“如我在诉”、司法为民的责任与担当,让长达10年的等待,终于兑现承诺。
全媒体记者 陈艳艳
通讯员 陈琳蓉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