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4:纪实
“范进中举”与“考公发疯”

  □樊树林

  据报道,四川一女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被父母强制连续5年考公务员都没有“上岸”,接连遭受打击,行为异常,确诊患了精神分裂症。

  悲哀,实在是悲哀!看到这样的新闻,心中难免隐隐不安。刹那间想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章节。范进考了半辈子,一朝中举,兴奋过头,登时便“痰迷心窍”,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户一记油晃晃的大耳刮子才清醒过来。

  毫无疑问,“范进中举”是考试发疯有名的案例,而“范进”也是长期以来作为反面形象被嘲弄的对象。时过境迁,如果将这名女子的状况和“范进”相比,更是过犹不及也。毕竟人家“范进”终究是“梦想照进了现实”,而这名女子却没“上岸”就精神分裂了。

  从“范进中举”发疯,到女子5年考公没上岸导致精神分裂,折射了公务员考试的巨大吸引力,凸显了“学而优则仕”在现代社会的魅力。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的魔力多么不同凡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上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又有多少父母督促、甚至逼迫子女“焚膏继晷”“夜不能寐”?又有多少年轻一代在“考公”路上屡败屡战呢?

  四川这名女子就是被父母逼着考的典型。女子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凭借她的才华,应该可以找到工作,可是女子的母亲却执意让女儿报考公务员。因为在她母亲心中,只有公务员是真正的“铁饭碗”,职业才有更高的“含金量”,更会因为女儿是公务员而有面子。

  也正是如此,女子经历了5次考公失败,母亲对女儿失去了信心,嘲讽她“没出息”,最终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导致女儿患上精神分裂症。女子因考公未上岸导致精神分裂,是家庭的眼泪,更是时代的“眼泪”。现实中,类似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这个案例不过是一种极端的呈现而已。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与社会形态变化和运行逻辑密切相关。

  从“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到公务员“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仅说明“官本位”思想依然在公众心中潜滋暗长,更说明当下的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不够,社会为青年一代提供的选择远远达不到预期。反映到现实,无疑就是社会存在崇尚体制内就业、漠视体制外工作的就业偏见。许多家庭过分强调单一化的成功目标,而忽视子女个性特征和能力差异。

  成才、成功不是只有考公一条路,体制内的公务员绝大多数也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人们眼里的美好不过是社会附加了滤镜,过度美颜罢了。

  每一个人的道路都需要靠自己去理性选择,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身上,大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如强化“有一种爱叫放手”的理念,让子女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选择、去向前奔跑!笔者更希望,有关部门能释放出更多的政策善意,激发社会、年轻人活力和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国内国际
   第A3版:看点
   第A4版:纪实
“范进中举”与“考公发疯”
短剧
忆曾世宁老师
图片新闻
真项链,假项链
维修套路深
任务重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纪实A4“范进中举”与“考公发疯” 2023-04-15 2 2023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