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风 文/图
郑兄美美的律师所有一句挺撩人的话:“白茶清风无别事,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至今未婚的郑律师要等的“风”一定不会是“野风”,对于忙碌的他而言,无别事、清风以及煮一壶茶自在等待一份美好的心情,是一种奢侈,也是内心追求的一种闲适。正如萝苜田这一片被繁华的商业街和车流匆匆包围的老街区,依然保留着古时的不惊不躁,默默等待着今人走过陡门头的那座石桥、穿过那条窄窄的小巷。那样的相遇,是一种早已注定的缘分。
你不管何时去,“东方廿五坎”的气质就摆在那四通八达的水边。即便是经历过火患,它依然可以抖一抖一脸的灰土,继续等待着。从一个日出,等到一个日落,从河对岸戏台一次又一次的热闹开锣,到一辈又一辈看莆仙戏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各自散去。这样忠厚的老街,从来没有抱怨过这等待的漫长。
这一片涵江版的水上“三坊七巷”,沉寂太久了。桥头竹器店的老头,用最传统的工具也没能敲醒它的沉睡;巷子里那一扇半开门的理发店的那位上了年纪的理发师,也没法用老剪子剪开他长长的梦;土笋冻和阿妹豆浆炒保留着的古时美味,也无力唤起它的记忆。倒是那一班从泗华溪老叶树那一片老房子过来的女孩,用青春的声音试图唤醒它,唤醒涵江这个被称为“红头”“东方威尼斯”“小上海”的辉煌记忆。青春联谊派对、汉服游街、文创集市,重返的不仅仅是上世纪90年代,是抵达心灵最初的地方。或许,上辈子,这些美女就在某条街的拐角处,和心仪的公子偷偷地在花前月下订下终身。老郭应该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小上海舞厅”送花篮的盛况。
红砖还是那些红砖,温暖的温度一点都不减当年;水还是那些水,亘古不变地守护着这缓慢的时光;那些老房子,却偷偷地装进了新时光。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着、留住这样的温暖,生怕哪一天,这老街失去了耐性、不辞而别。
黄同志和曾同志说他们是第一次来,他们没有想到这里的时光可以这样打动他们的心。
我在涵江工作的时候,也不曾来到这里,但今年却已经是第二次再来这个老街区。比起上一次,我发现老街有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是那批年轻人赋予的,他们想把那一段被遗忘太久的时光重新接起来。
其实,进入这条老街,你不必去分辨方向,只管跟着心游荡就好。曾兄说这仿佛是在穿越时光,我觉得更是在流浪。流浪是为了找寻,找寻那遗失或者被藏起来的旧时光。那一棵树、一株花、一片瓦、一个石墩,该遇见的,注定会与你相遇。不经意遇见的时候,你若倾心、欢喜,那必是你前世修得的福气。
我听黄丽丽说过想把萝苜田这一片街区打造成商贸博物馆,引入才子、方家铺子等企业的店铺,装扮成古时的样子。我觉得,进入这片街区的人,都要换上古时的服装,那样,大家都可以一起忘掉现在时光。“东方廿五坎”里吹出来的被尘封已久的风,从巷子里穿过,也一定会恢复当年的味道。
郑律师、何兄热情地想留我在涵江吃饭,曾兄也提议在老街感受一下阿妹豆浆炒的味道,我都不敢答应,我怕心因为胃被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