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凤
阿姨送阿姑,送到飞船坡。送到日落,送到天乌。阿姑送阿姨,送到邹曾徐。送到月上,送到鸡啼。
这是一首吟唱亲友之间送别时难舍难分情景的童谣,既有阿姨送阿姑的画面,也有阿姑送阿姨的场景。童谣中的阿姨和阿姑,并不是现实中某个人的姨姨或姑姑,确切一点说是戏称。在莆田有这样一种习惯,如果两个人的名字一样,或者仅仅只是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相同,即使是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往往也会互称阿姨或阿姑。明白了童谣中阿姨与阿姑的含义,也就明白了童谣吟唱的是朋友之间的送别,就不会产生阿姨怎么会去送阿姑的疑惑。
童谣中的飞船坡在涵江,原名叫黄巷坡。1932年,原莆田县征调各乡民工在黄巷坡修建莆田飞机场,后因故半途而废。当时,飞机对于莆田人民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并不懂得它的名称叫飞机,而是看它的形状像一条船,又会在天上飞,就把飞机叫成飞船,顺理成章也就把飞机场叫成飞船坡。从那时开始人们就混用“黄巷坡”和“飞船坡”这个地名,并延续至今。相信在很久以前童谣中的飞船坡是唱成黄巷坡的,不过在我们小时候(笔者年逾古稀)都已唱成飞船坡了。
童谣中的邹曾徐在黄石,是一个大村,因村民不是姓邹就是姓曾,再不就是姓徐,故名邹曾徐。莆田两个字的地名比比皆是,三个字的则比较少见,莆田话姑与坡押韵,姨与徐押韵,三个字的飞船坡对三个字的邹曾徐刚刚好,是不是很妙啊!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是古时行路人的信条。以前交通不发达,路途安全又很难保证,所以人们欲出行时,总是早早起来观察天气是否适合出行,要是适合总是早早动身。为了避免出意外,总是在天未黑前就找个地方早早住下。阿姨和阿姑的友情实在太深厚了,也许分别前有许多话要说而说个不停,以致阿姑还未动身太阳就在不知不觉中下了山,天也黑下来了。也许虽然已经动身,只是路上边走边谈走走停停走得相当慢,以致没走出多远路,时间就悄悄地溜走了,太阳就下山了。因没走出多长路离家不远,比如童谣中所唱的飞船坡或邹曾徐,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所以直到天快黑了,才想起要找个小客舍一起住下来。
既然住下来了,安顿之后必定要吩咐酒家备点酒菜小酌一番,这时候月亮早已升上天空。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二人在昏黑的灯火下推杯换盏,你斟我酌,边饮边说,说起来就又说个没完没了。谈笑之间忽闻一声鸡啼,才恍然醒悟原来天已经在雄鸡的高唱声中破晓,一弯斜月还挂在天边。“鸡声茅店月”,你是否感觉这首童谣也有唐朝诗人温庭筠名句的意味。
一首再平常不过的童谣,竟然将亲友之间的情谊唱得如此情真意切,将送别时的情景唱得如此难舍难分,足证在寻常的民间歌谣中也蕴藏着宝贵的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