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村

湄洲日报 2023年03月21日

  □野风 文/图

  在梧塘镇工作的佘兄建议我去九峰村看“莆田民间第一厝”。他说九峰村的古厝也很多,很有看头。

  去之前,我想象九峰村的古厝群应该也像东阳古村落一样,如同世外桃源,有厝有田有水,赏古厝、踏春两相宜。可是我错了。这些古厝分散在钢筋水泥楼房之间,没有东阳古村落的那种意境。传说中的“民间第一厝”——方凤宝大厝,就在村部附近。村部通往大厝的那条路,是已经被水泥覆盖的古驿道。

  方家大厝主体为两层楼,北向再加高为龙虎楼,在村里十分突出。远远望见,我就猜想其应是“第一厝”无疑。这座大厝是富商方文寿三兄弟于1940年开始修建的。方家在外经营纱布及百货生意,方凤宝是他们的父亲。这座豪宅取材石木砖瓦,用料讲究。大厝外墙下方四米多高全部用方石砌得整整齐齐,进入大厝内院的拱形石门和墙体设置的炮眼,显示其防御土匪骚扰的强大功能,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大厝面积近5000平方米,房屋近百间,据说耗时三年才修成。主厝和护厝连在一起,之间形成天井。屋前大埕铺满红砖,大埕东南角有一口井,八角形的石井圈上刻着的修建时间为1941年。

  走进方家大厝,仿佛进入一座艺术殿堂。木雕、石雕、绘画、书法,各种艺术集于一身;浮雕、透雕、圆雕、平雕,各种手法,尽显豪华和匠心。凡是有木头、石头的地方,都被雕刻一遍;凡是能绘画、彩绘的地方,都被精心地描绘着。墙壁下方的荷花仙鹤图,石柱础、基石上的狮子、螃蟹、蝙蝠以及墙上人物故事体裁的石雕装饰,各种雕刻手法,惟妙惟肖,美轮美奂。

  方家大厝的木雕工艺更是做到极致。飞檐之下、梁柱之间、门窗之中、小姐闺房的美人靠,就连木楼梯不起眼的扶手之间和木质门槛之上,都精心雕刻着花鸟等吉祥图案,很多地方还描金处理。特别是栱孔栱柱采用透雕连拱形成整体装饰效果,令人惊叹雕刻技艺之精湛。方家大厝,称得上是莆田木雕杰作的大观园、博物馆。2004年央视“走遍中国·走进莆田”《木雕的传奇》专题节目,拍了很多九峰木雕民居的特写镜头,这方家大厝的木雕工艺就是重要代表。

  据说方家大厝的主人十分有钱,在建这座大厝的时候,只追求做到尽善尽美,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选到最好的木雕艺人,方家还专门举行了木雕技艺擂台赛,类似现在的木雕技能比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的父亲、莆田木雕界的泰斗黄丹桂脱颖而出,承担了这座大厝的木雕制作工程。为此,我特地求证了黄丹桂的孙女黄淑钦。黄淑钦告诉我,这个擂台赛确有其事,好像《涵江区志》上有记载当时之盛况。她爷爷还特意用这家主人方文寿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黄文寿。

  我猜想,黄老先生之所以这样为他儿子取名,应该是这座大厝倾注了他很多心血,所以以主人的名字来给自己儿子取名,以作纪念。也可能是祝福自己的儿子以后也能像方家一样拥有无忧的财富。黄文寿继承了父亲的木雕技艺,其女儿及女婿也很优秀,为莆田的木雕传承坚守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追求极致和完美,体现在方家大厝的每一处细节上。美人靠上方是木质“安全网”,就连美人靠下方的支架也作了精美雕花处理。我看过其他地方古宅的美人靠,属方家大厝最是精巧。

  村里另一座大厝庄喜宅的石雕件精美程度不亚于方家大厝。庄喜宅的美人靠也很罕见,二层走廊通栏一整排的美人靠,美人靠的花格暗含“福䘵寿”字样。那么长的美人靠,不知道当年坐了多少美人?

  方家大厝二楼阳台的绿瓦竹节形护栏也与众不同,竹节上面的竹子及飞鸟立体图案,十分精致。支撑二楼楼板的不是一般人家用的圆木,而是精心加工成规整的四方木。楼板之上,还再铺设了六角红砖,六角砖之间穿插着梅花形状的红砖。凡是能做到完美的地方,绝不将就。

  正墙门上的空白处,有莆田最后一位进士张琴的题诗作画,创作“西湖十景”等题材画作。这家的主人在杭州做过生意,大概是对杭州的美景念念不忘,就请当时最出名的人物画在自己的大厝上。檐梁构架及很多木质载体上都作了彩绘。庄喜宅的大门门额上的“漆园世德”四字,也是张琴所题。

  方家大厝现在已经空置着,由于没有人看管保护,大厝里的一些精美构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盗、流落何处。

  据说九峰村建造精巧的古厝有二十几座,有几座毁于火灾,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