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琪(七年级)
一曲戏腔婉转流年,虽因岁月的打磨稍褪了色,可再开口依旧惊艳俗尘。原来,莆仙戏从未走远,人们心中坚守的文化也从未走远。
“春日里来红日升,良辰美景……”依稀记得儿时老家的戏台。春风告罄,夏蝉绵绵,落日的余晖映着乡亲们的脸庞,一方小凳,一把花生,一件薄衫,乐呵呵地听奶奶唱戏。奶奶悠扬的歌声飘扬十里老巷,她捻着兰花玉指,纤纤动人,温润的曲调令我忍不住跟着轻哼。忘不了台边那棵粗壮苍劲的老槐树,一嘟噜一嘟噜开着串串槐花,飘香十里方圆。
岁月的流染过每个人心间,年龄增长,老巷已被拆迁,戏台也成了废墟,在时代的洪流里,莆仙戏渐渐于人们心中淡逝。奶奶也老了,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光彩。偶然又看到那棵老槐花树,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不知何时已没了树上那玲珑白花,我想,槐树老了。我叹惋着,踏着黄昏归家。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莆仙戏于岁月仅仅是迤逦的一段记忆吧,带着内心的遗憾,继续匆匆。偶有一日隔壁隐约传来莫过熟悉的乡音,探头一瞧,一位三十出头的女老师正牵着几个孩子的手,相同的戏曲由他们稚嫩口中流出,拂袖,流转,绽放,闪熠着莆仙戏的华光。“春日里来红日升,良辰美景……”耳边回荡着孩子们可爱的戏腔,眼前还现着他们认真的脸庞。出门,屋旁一株小槐树正冒着层层绿芽,槐花如风铃般随风摇动,香绕满园香留心间。
“孩子们,一定要守住这方繁华,传承我们的莆仙戏!”女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诲,一如奶奶当年教我,亲切而沉重。有多少传统,在现代文明的浪潮里被吞噬,渐渐远去,又有多少心灵为了这份文明而坚守。原来,莆仙戏从未走远,只是于人们心底生根,暗自发芽。
槐树会老,但小槐树会长大开花;奶奶终会老去,但她身后还有更多热爱莆仙戏的孩子们。坠兔收光,屡变星霜,在时代的洪流里,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传统文化从不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