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品茗、星空露营、自助烧烤……时下,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的“萩山来信·崇福”火爆出圈,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体验生态旅游,寻找向往的休闲方式。这种以农文体旅为一体的“慢生活”“微度假”模式,为和美乡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带领群众实现绿色生态共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莆田靠山揽海拥溪抱田,自然资源丰富,已形成“山—城—田—村—海”的田园都市空间格局。那么,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引导群众走好致富路?
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发展方式,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极其有限。如果只是啃食“绿色家底”,必然面临着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窘境。这样的老路行不通,就必须蹚出一条新路子。
近年来,我市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价值创新转化的多元路径,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结合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或成立国有企业,或引进有实力的团队,盘活绿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更有“范”。
越来越多游客不只满足于玩个农家乐、吃个农家菜,更愿意到乡间住下来,体验农事劳作、乡野生活,感受文化、愉悦身心、留住乡愁。
如今,在莆田生机盎然的沃野田园上,生态红利正在逐渐显现,乡村振兴发展成效足,“沉默资源”变成发展资本,村容村貌发生彻底改变,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在家门口挣“绿色钱”,致富有了新路子。大家在幸福小康的路上你追我赶、阔步前行,一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