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头,大海裳,红黑裤子寄平安。”湄洲女头饰服饰 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引发关注——

传统技艺代代传

湄洲日报 2023年05月10日

  “帆船头,大海裳,红黑裤子寄平安。”这形象概括了湄洲女头饰服饰的特点。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女头饰服饰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引发关注。

  湄洲女头饰服饰传承人、湄洲镇下山村村民林志华参与了此次节目录制,通过现场梳妆展示湄洲女头饰服饰的独特魅力。她说,湄洲女头饰即“帆船头”,也称“妈祖髻”,整体造型组合形似一艘帆船,有着典型的海洋生活特征,每个细节都对应一艘船的不同部分——发髻是帆,发卡是桨,头顶的盘发是舵,束发的头绳是缆,两边的银钗是锚,以此寓意一帆风顺、平安归来。作为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帆船头”助力妈祖信俗于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湄洲女服饰相传是妈祖生前最爱穿的服装,为对襟饰红边,以海蓝色为主调,代表海水。湄洲岛上大多数中老年妇女,常穿一种特殊的外裤,人称“妈祖裤”,裤子上段为红色,象征吉祥,下半截黑色,表示土地。年轻女子所穿的,也有下段为海蓝色,裤管饰有波纹,象征海水。

  “湄洲女头饰服饰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妈祖的大爱精神,又表达了百姓对妈祖的敬奉之情,通过央视镜头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风格鲜明的发型和服饰。”林志华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体验湄洲女头饰服饰,这项技艺的抢救和传承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湄洲岛每年举办三次传习授艺课堂,同时深入中学指导、培训初高中学生梳“湄洲女发髻”技艺,举办“湄洲女发髻”技艺表演赛,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此项技艺,培养更年轻的“湄洲女发髻”技艺传承人。近年来,还开放了湄洲妈祖祖庙建筑群中的梳妆楼和天妃故里妈祖信俗承学堂,作为游客体验湄洲女头饰服饰的固定场所,让世界各地的人能充分体验非遗之美,共同保护和弘扬妈祖文化。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