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游县“东拓南进北联西优中修”融合发展的城市框架已全面拉开。

华灯初上,两岸柔波,夜景繁华令人醉。

优化城乡交通框架布局。

变“安置”为“安居、宜居”,筑起百姓“幸福巢”。

世界500强建发集团进驻仙游,开发高品质楼盘。

鲤中片区改造前后对比。


仙糖社区今非昔比。


“拉甘蔗的小火车”,老旧小区改造突出怀旧元素。

污水管网建设。

兰溪两岸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北宝峰口袋公园。

天马村入选“中国传统古民居村落”名录。

仙糖路冲刺通车。

城建项目加快攻坚。
近年来,仙游县按照“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总体要求,围绕“1299”专项工作,以序化、洁化、美化、绿化、亮化“五化”为抓手,坚持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并重,加快推动“一溪两岸”主城区开发建设,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着力突破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县城更新样板工程等重点工作,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仙游。
仙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玉湖介绍,目前,该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4.1平方公里、道路长度274.70公里、道路面积512.4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5.86平方米,污水处理率96.03%,绿地面积1361.95公顷、绿地率39.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7平方米,宜居品质、人文魅力、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提升交通品质
构建外通内联路网框架
加快推进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实施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打开城区门户,打通城区“断头路”,推动城区路网互联互通,提高通行效率,提升交通品质。
打开对外门户。建设艺都大道和金凤桥,将重要城区道路(城市环路)与高速路衔接,打通对外快速通道,打开城区门户。
突破交通瓶颈。拓宽改造城关大桥,打破南北岸交通瓶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畅通微型循环。围绕实现城区互联互通目标,打通党校北街、新厝路等17条城市“断头路”,新建学府路、迎勋路等5座人行天桥,完善城区路网,畅通微循环。
增加停车设施。新改建县医院、东门、老干局、仙糖社区等13个停车场,新增城区公共停车泊位2000余个。同时,实行错开停车和共享停车,让更多不同时段的闲置车位活起来,提高群众出行便捷度。
开展“微型整治”。通过修复破损道路、井盖治理、路口微改造等,开展道路“微整治”,提升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市政道路通行环境。
提升居住品质
新区拓展老城更新并重
严格落实“留、改、提、拆、建”要求,坚持新城拓展与老城更新并重,优化功能布局,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居住品质。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清源路核心段,串联县行政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六馆”、蜚山小学、蜚山幼儿园、县总院、一中体育馆、客山公园、市民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引进中骏世界城、方圆荟等知名品牌入驻城市综合体,优化商务配套,打造集居住、办公、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康养、休闲为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聚力打造木兰社区、南桥社区、洪桥社区 “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邻里“5分钟生活圈”,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结合项目建设,同步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完成园滨路、鲤中步行街和客山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康复中心及特殊服务建筑、机关办公等对外服务窗口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提高无障碍设施服务能力。
推动安置房建设回迁。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研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向上争取各项补助资金,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解决资金难题。2021年以来,共向上争取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1.78亿元,策划争取棚户区改造工程及七大片区改造工程专项债14.88亿元,为安置房(棚改房)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新建安置房(棚改房)项目25个、12380套186.9万平方米,竣工回迁安置房项目14个、5173套63.69万平方米。
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积极引进建发、碧桂园等国内名企入驻,全力推动悦鸣苑等17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建筑面积达134.79万平方米,目前23个商品房项目顺利竣工,竣工面积234.68万平方米。同时,高度重视问题楼盘整治工作,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制度和“一盘一策”模式,有效推动万星城市广场5-6#、凯天尚品一期、中央御景二期、仙游院子、万晨伯爵山等5个延期项目顺利竣工交付,实现木兰溪国际广场二期复工续建;通过司法诉讼和税费分缴相结合方式,解决人参果小区74户业主办证难问题。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仙糖社区的蝶变是仙游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9个,涉及老旧小区43个、10126户、178栋楼、建筑面积122.862万平方米,改造内容包括雨污分流、路面更新、通信工程、小区美化及其他配套设施改造等。今年计划改造项目9个,涉及17个小区、5794户、76栋楼、建筑面积62.1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已竣工项目3个,改造进度位居全市第一名。
提升水环境品质
实施提标增效工程建设
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重要抓手,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提升水环境品质。
治污水。组织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提标改造和加快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完善“153”城区污水治理工作机制,编制城区污水“一张图”,全域谋划建设城区污水管网。用好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等三大领域的优惠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污水治理各类资金10.64亿元。依托国有企业县城投公司组建一支25人的技术队伍,专门负责污水管网建设施工监管、移交运维等工作。2023年2月,仙游县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浓度已提升至105mg/L,是我市第一座进水BOD5浓度月均值达到100mg/L以上的污水处理厂,也是全市进水浓度最高的污水处理厂。
防洪水。加快推进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仙游段项目建设,规划统筹实施截污蓄水、绿化美化、景观步游、文化展示及夜景工程等美化市政配套功能,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排涝水。开展中心城区堵塞雨水箅、易涝积水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采取人工清淤、更换排水效率更高的铸铁等措施共排查整治问题雨水箅970个;采取增设雨水排水口、增设排水管道、高压疏通车疏通雨水管道、定期清理排水口等措施共排查整治易涝积水点19处。
保供水。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组织实施第一水厂迁建、第二水厂扩建等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改造更换老旧供水管网5.3公里,惠及用户1000多户,确保居民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全面提升我县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抓节水。坚持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公共供水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同时,加大对使用淘汰用水器具、非节水型用水器具及节水器具普及率的检查整治。
提升风貌品质
注重资源禀赋整合
充分挖掘利用生态资源、人文风俗、自然景观等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推进亮化美化绿化建设,提升风貌品质。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创新活化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建筑活化利用,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35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1条古街的传统风貌建筑群,进行修缮,活化利用。组织完成全域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普查50年以上建筑1559处,评审认定历史建筑265处、传统风貌建筑515处;公布9批历史建筑250处、4批传统风貌建筑401处,充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开启城市“美颜”模式。改造提升鲤中步行街及周边环境,塑造特色仙游文化展示长廊,打造花漾街区;切实抓好二中、垄头、东门等口袋公园“见缝插绿”工作;对艺都大道、清源东路、清源西路等道路进行增绿花化彩化改造提升;持续提升客山公园、石鼓山公园、红木生态园、东渡山公园等山体公园,加快推进兰溪两岸滨水空间景观整治提升,开展结合蓝绿空间形成“可漫步”的慢行网络,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提高水环境亲和力,开启城市美颜模式,不断提升城市“颜值”。
提升夜景亮化水平。组织实施城区高速收费站至紫檀街(含金凤桥)、木兰溪两岸景观等25个夜景项目建设。完善街道亮化设施,提升重要节点、桥梁、河道、绿地等既有景观照明效果。
城建谱华章,扬帆向未来!仙游县以匠心打造、精心修补、专心修复、用心呵护“四轮驱动”,将绿色发展、民生建设、风貌保护有机融合实现城乡美丽蝶变。2021年荣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省第二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全省第三名,各获激励资金300万元;2022年荣获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全省综合绩效优异县和省2022年培育典型样板工程成效明显的县(仙糖社区绿色社区样板创建工程),分别获得正向激励奖励资金2000万元、300万元;2023年度县城更新建设样板入围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省级样板工程创建名单,获得2023年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省级样板工程奖补资金2000万元……
岁月如歌,城乡巨变。仙游县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正是莆田建市四十周年沧海桑田的生动缩影。奔跑的仙游,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新的历史航程,书写新的辉煌!
许俊杰 蔡昊 林罗晓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