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竞相发言。
“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是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现存最古老剧种之一。”7月10日,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童心港湾里掌声阵阵,莆田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正为“洋留守儿童”开展一场精彩生动的“青说莆田非遗”分享交流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地道道的莆仙戏,小朋友,你们看过吗?”“看过啦!我经常和奶奶一起去村里戏台看戏。”分享交流会的主持人陈顺蓉一开场,便以一个个提问,与孩子们开启交流模式。
涵江区“洋留守儿童”多,他们大都由爷爷奶奶辈抚养,假期容易“放羊”。针对海星村“洋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需求,共青团涵江区委联合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团委、立德书院、莆田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同开展“暖心推普支教,点亮童心梦想”七彩假期夏令营之“非遗进课堂”活动。从莆仙戏文化入手,带着“洋留守儿童”徜徉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神韵。
“又下雨了——”伴着一声婉转悠长的兴化腔,莆仙戏《踏伞行》的精彩片段出现在屏幕上。“雨胜酒,洗轻尘”的唱词音韵中,一生一旦两位主角合伞同行,款款而来。演员古朴隽永的表演和风味独特的唱腔,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莆仙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厚植家国情怀,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曾丽青介绍,莆田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入选团中央2023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教育部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他们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围绕农村“洋留守儿童”群体,构建寻根、熏陶、辨识、创编、互动5类课程体系,多维度丰富推普支教课程内涵,给洋留守孩子讲莆田非遗故事,涵养文化根脉,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洋留守儿童”生活,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注入新动能。
尤梓怡 叶丹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