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倩 作
立秋以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就诊人数明显增多,较此前增加了20%左右。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红梅提醒: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时段,公众要注意识别不良情绪,警惕“悲秋综合征”发生。
“大夫,这段时间我睡眠特别差,白天没精神,心情也不好。”三十多岁的王女士顶着“缺觉”的黑眼圈,来到陈红梅的诊室寻求帮助。王女士从事财务工作,临近年底汇总任务重,近来她入睡困难、清晨早醒,睡眠质量很差,而且情绪日益消沉,尤其是一到天色阴沉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流泪,“感觉生活无趣、工作无意义,一切都没啥意思。”经诊断,王女士已出现了轻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陈红梅说,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季节,此时情绪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又有“悲秋综合征”的说法。秋冬交替,万物凋零、气温变化大,人们容易产生伤感情绪。临近年底,许多人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等。
陈红梅提醒,光照与褪黑素等激素分泌息息相关,入秋后光照减少,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睡眠节律出现变化。睡眠问题侧面反映了情绪的波动,也可能导致精神消沉、思维迟钝、倦怠乏力等身体症状。
萧瑟秋日,该怎么保持稳定的情绪呢?专家建议: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出去多走走。既接受光照、调节激素分泌,又能欣赏美景、转移情志。适量增加运动量也能平静情绪、缓解压力。 据北京日报
草根俱乐部
痒痒鼠:状态不好要允许自己停下来,以免把“弦”绷断了。
娃娃过生日:出现情绪问题要学会及时向亲人、朋友倾诉,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