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开展 健康巡回义诊

童心共绘母亲河

开展“巾帼情”木兰护水行动

加强维权和反对家庭暴力宣传

各行各业女性拼搏奉献, 岗位建功,书写新时代华章
40年砥砺前行,40年沧桑巨变。建市40年来,我市妇女儿童事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展开40 年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波澜壮阔的成就长卷,全市100多万妇女听党话、跟党走,与时代同发展、与莆田共奋进,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始终奋进在时代潮头,撑起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半边天。
1
妇女儿童幸福感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放在莆田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擘画推进妇女事业、妇联工作发展新蓝图。
全市妇女儿童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各县区按女性人口人均1元标准核拨专项经费,市级按人均2元核拨,妇联工作经费得到持久性的制度保障,走在全省前列。
妇女政治地位明显提升
女代表、女委员参与决策及管理的比例不断扩大,妇女积极进村“两委”工作,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稳步提高,村级“一肩挑”女主干比例达20%,创历史新高。
妇女儿童生命健康保障权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6.76‰下降到2022年的2.0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0年的9.29‰下降到2022年的2.84‰
2022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女性人数为 128.77万人,占50.6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女性人数为89.98万人,占51.75%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女职工人数为12.91万人,占50%
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92.24%提高到2022年的99.18%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4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0年的89.91%提高到2022年的104.49%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83.74%提高到98.7%
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在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首次设立“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专节,为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做实妇儿关爱帮扶
2013年以来,开展“母亲健康1+1”公益募捐,
募集资金700多万元,
救助贫困“两癌”妇女2000多人;
持续实施“春蕾计划”,
募集资金240多万元,
资助贫困家庭女学生800多人次,
精准帮扶困境妇女儿童;
持续开展“连心工程”,
走访慰问困难妇女儿童2000余人次,
发放慰问金300多万元。
2
妇女社会价值凸显
全市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现代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不断提高
助力女性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40%左右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0%左右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0%左右
2019年,全省首创开展“金帼共建”行动,推出“木兰贷”专属贷款,推动41名女企业家的企业进入“白名单”企业;联合市女企业家协会开展项目招商,成功推动天宇林业、莆恬宝妈“枇杷三宝”、书峰兰石枇杷深加工等项目落地,助推女性创业就业。
今年,创新开展巾帼工匠培育专项计划,成立了全国首个乡村巾帼工匠学院,通过举办巾帼工匠培训班、开展巾帼工匠职业技能大赛、挖掘培育优秀巾帼工匠以及打造巾帼工匠作品展示馆等,促进女性就业创业,助力莆田工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挥各类巾帼示范基地作用,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百余场次,服务万余人次;成立由74名优秀女性科技人才组成的10支“碳汇+女科技特派员联盟”县区小分队,并与巾帼示范基地结对共建,开展科技进农村活动;2021年以来,命名市级“美丽庭院”4700户。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实施“‘妇’联网 治家有数”基层社会治理行动。依托“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持续聚焦重点家庭、困难妇女等特殊群体,加强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风险联查、信息共享、问题联治,今年来共排查化解、关爱320户。推行直接联系妇女群众“一呼百万”微信工作法,使妇女工作者真正成为广大妇女群众贴心的“娘家人”。
参与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莆田市妇联以实施“走进木兰溪,保护母亲河”参与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巾帼行动为主线,打造“巾帼林”“巾帼驿站”,援建“爱心食堂”“儿童之家”等项目,搭好“五个平台”服务木兰溪治理。今年来,开展“巾帼情”木兰护水行动,组织成立54支“木兰姐姐”巾帼护河队,开展线上线下讲河、巡河、护河等活动近500场。
3
思想政治引领更聚人心
典型引领绽放光芒
十年来,全市涌现出112名全国级、省级三八红旗手(标兵)、65个三八红旗集体、133个巾帼文明岗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辐射效应。
宣讲引领凝聚人心
打造“木兰讲堂”品牌,2013年以来,开展“巾帼心向党”系列、“巾帼大宣讲”、三八红旗手巡讲等特色主题活动8000余场次。
4
做亮家庭教育“文章”
扎实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2013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推荐全国、省、市各级“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等1800户,开展“莆阳好家风”“万家学党史”“家教伴成长”等家庭教育宣传活动4500余场,50余万人次受益。
创新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渠道,推行“互联网+调解”“线上+线下”调解模式,建立“幸福婚姻家庭驿站”973个,服务群众12余万人次。
持续推动实施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打造46个省、市级家庭教育基地,组建87人莆田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出资50万元联合市检察院在市第二实验小学打造莆田市家庭教育实践基地、首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推进家庭教育走深走实。
挖掘20个莆阳好家风人物故事,打造102节科学育儿、家庭关系等主题精品课程,让好家风好家训走进千家万户。
聚焦莆台融合发展,举办莆台家庭教育论坛,开展莆台妇女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莆田妇女交流,支持台湾女性人才在莆发展。
5
维护妇女权益贴心又暖心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开展“建设法治莆田巾帼行动”活动,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暴法、民法典等纳入普法重点。今年来,举办普法活动341场,不断提高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家庭的走访关爱,持续提升信访窗口、12338妇女维权公益热线等服务水平,妥善解决婚姻家庭纠纷2006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6
妇联组织改革更具活力
1997年、2017年,市委先后审议通过并印发《莆田市妇女联合会机关机构改革方案》《莆田市妇联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妇联改革,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干部队伍。
基层组织。深化基层妇联“破难行动”,扎实推进执委履职提升。2017年全面完成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和农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产生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执委11837名,实现基层妇联“单兵作业”到“团体作战”的转变。
妇联阵地。全市建立妇女之家、妇女微家1621个。发动全市各级妇联执委每人领办2—3件实事,为妇女儿童提供关爱帮扶等各类服务3万余件。
市妇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