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咩咩 作
□陈元武
格里格的钢琴奏鸣曲也是经典的乐曲之一,同样采用了类似于弦乐旋律的方式,把握着恰好的节奏,并且让琴键在短暂瞬间产生出无数的和弦和大、小快板以及级进的效果,间杂着复杂的三六度切分音。
钢琴曲是音乐里的明珠,钢琴曲的弹拨音效果,能够抒发最强烈的情绪。忽而如行云流水般轻松曼妙,忽而如强烈的气场爆发,情绪的宣泄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音高和复杂的弹奏技艺,切分音和不断重复的回旋节奏,加上和弦的突出渲染效果,成为音乐最常用的表达法。钢琴表现出一种类似水流般的行进速度。这种圆润的和含蓄的音乐声部在另一些连续的分切音里,变得丰富多彩,有时如甘琼降临,像流风吹过山谷,扬起无数的花瓣,在草茎上急速拂过的气流发出了剧烈的颤动,或者,突然有颗成熟的松塔掉落在草隙里,炸起一片脆响。《挪威旋律,EG108,圣奥拉夫叙事曲》是交替的单、双音小和弦起始,似乎在娓娓叙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而作品17里的《圆舞曲速度》则是轮切音和弦及反复倒和弦,间着局部舒缓的节奏,一个美妙的舞者在旋转着,直到停止下来。光和旋动的雪仿佛是那些格外增加的三六度切分音。轻灵、婉尔,像仙鹤般优雅。而脚尖踮起,那人就像一枚羽毛般轻轻地跳动着,双踝柔软摆动,双膝、双肩、双臂也随着节奏而舞动,这应该是最完美的舞姿了。忽然间,音乐暂停了,转而进入了《马祖卡舞曲》,这又是一连串的和弦与和声反复,音乐随着舞者的速度而变化。
某一日,在三坊七巷里听一个钢琴演奏者的弹奏,于是时光静流。那是一幢民国时的老宅子,改为音乐咖啡吧,旁边就是著名的“闽山”旧迹。那条巷曲折通往文儒坊,又能够再通往衣锦坊,向南就是光禄坊了。旧居旁是一个花池和鱼乐坊,两池相通,水甚暗,一棵大香樟树遮盖了位于“闽山”奇岩旁的六角亭。夏天,这里有不少人游憩,咖啡的焦香不时飘过来,还有奶茶的香气。音乐大概最能够让时间停下脚步。整个下午,坐在山亭的靠椅上,聆听着钢琴的演奏,多么惬意。有时候,人不多,是雨天,南后街上行人稀少,雨丝濯着街上的麻石条,濯出一种清净境界。钢琴声倏地响起,无人的下午,无人的街道,只有雨声淅沥着。小巷里有冬青丛和一棵低矮的芭蕉,在咖啡店的后门口。听着这样的雨声,会从内心里感激那个钢琴演奏者的付出。雨声散漫地滴落,叶子上啪啪的脆响。或者,在遥远的过去,在乡下的瓦屋里,也曾熟稔这样的雨声,雨声在树上奏着一架琴。
我终于邂逅了那位神秘的演奏者,是个中年妇女,应该是音乐老师吧。她的弹奏技艺熟练,音乐在她手里能够自由表达了。那是一个民国式的演奏台,木架的平台上,她的动作有些夸张,但总体保持着优雅的姿势。钢琴应该也是雅马哈的或者是别的品牌,声音不错。她演奏的多是缓节奏的曲子,像格里格的恐怕难度太大了,也难怪,只有专业的演奏家才有可能将格里格的作品完美地弹奏出来。但大音希声,我希望钢琴的演奏者们也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在飞弹着琴键的时候,是不是想过作曲家设定的场景,在内心里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音乐环境。在琴声里忘我,心无旁骛?或许,是我自己心有旁骛了,于是出现了分别音,错失了音乐所营造的氛围和场景。确实,心无旁骛,说起易,做起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