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盘活人力资源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湄洲日报 2023年12月22日

  □ 蔡建财

  一、文化振兴的重要性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有几千年农业文明,生长出深厚的乡村文化。中国人,总是绕不开那浓浓的乡土情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迎来新的机遇。要深刻认识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

  文化振兴助力“产业兴旺”。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通过对乡村独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市场运作,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振兴助力“生态宜居”。在乡村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各地独特的文化已经与村落布局、族群地标、建筑形式融为一体,文化是村落、地标、建筑的灵魂,村落、地标、建筑是文化的外在展现。生态宜居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化振兴助力“乡风文明”。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培育乡风文明。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同时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振兴助力“治理有效”。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实现德治,必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用诚信、友善、孝德净化乡村,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

  文化振兴助力“生活富裕”。文化的发展可以赋予农业和农产品以更多的乡村文化内涵。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

  二、人才振兴作铺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和条件。人的生存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要素。在物质要素上,要使乡村能吸引人,留住人,就要打造人人向往的农村人居环境。在精神要素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切实提升农民精气神,改变农村的精神风貌。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是最关键、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安排,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整合力量开展农村人才培养,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培训工作。

  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推进乡土文化建设。推进升级版“三下乡”。一是推进智力下乡,助力乡村谋篇布局。立足大文化概念,以本土文化为基础,以更高的视野和长远发展战略做好布局。二是推进作品下乡,挖掘内涵特色。乡村文化振兴强调个性、强调特色,需要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完善后进行植入,从而形成产业特色突出、个性语言鲜明的乡村文化。三是推进人才下乡,提升内生动力,形成长效机制。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建立更多的平台,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推进文化艺术人才下乡,有效发挥各专业的特长和优势,多渠道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同时,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依托基层乡土文化能人,成为文化工作先行者。

  树立人才是最根本的文化发展理念,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人才队伍。农村发展,人才为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大批文化人才,既要专业人才来进行规划、引导和指导、管控,更需要各类综合性人才实施推进。结合当前农村社会和农村文化的现实,各地农村要下大力气广纳贤士,吸纳人才。鼓励和吸收多类型、多渠道、多形态、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提供多样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让精气神唱响乡村振兴战略主旋律,用文明、文化塑造农村的“精气神”。立足乡土文化,发挥新乡贤的引领作用。盘活这些人力资源,可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三、文化振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乡村的魂。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短板。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无疑成为乡村振兴题中要义,要贯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而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广大农民主动大胆积极地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让他们拥有自豪感与获得感,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借助外来力量是当前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反映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为农村基层工作者开展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通过发展多元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通过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促使人们对未来文化发展充满信心,从而提振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气神。通过促进村民文化自觉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内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以文化自觉助力乡村振兴。

  开发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乡村资源要素重新定位和组合,离不开文化创意和设计,更离不开城乡之间资本、人力、知识、技术、消费等要素的互动和融合。当前,乡村旅游已经到了创新升级、转型发展关口,乡村旅游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春天”。

  需要看到的是,许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外流,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致使农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乡村要振兴,就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桑梓。借血缘、亲缘、地缘纽带,通过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引导扶持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通过“筑巢引凤”“以情引才”和“以才聚才”,不断增强人才“集聚效应”,促进乡村人力资本整体提升,再造新时代农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