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不断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湄洲岛宫下码头
湄洲岛湖石淉湿地公园
2024莆台同胞跨年祈福盛典
福建省首个“女子半程马拉松”在湄洲岛开跑
首个水上运动合作发展项目落地
彩虹路成为岛上打卡点之一
观海天一色,听松涛鹭鸣,抚碧水清波……冬日里,一幅清新亮丽的生态画卷铺陈在湄洲岛的山海之间,让八方游客沉迷流连。
以梦想为舟,将奋斗作桨。回顾2023年,湄洲岛持之以恒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围绕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和市委“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工作要求,主动融入全市“一五二三四”部署,凝心聚力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湄洲岛,朝着成为文化强、生态美、旅游兴的“海上明珠”目标不懈奋斗,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生态优先
和美海岛擘画新图景
因和而美,因美而和。2023年6月,湄洲岛荣获自然资源部颁布的国家级“和美海岛”称号,这是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殷殷嘱托,同心同向把湄洲岛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的生动注解。
坚持生态发展优先、绿色生活优先。近年来,湄洲岛根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在岛上最大限度“留住水、用好水”,推动“大种树、种大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礁综合保护,加快建设无废湄洲、零碳湄洲,探索出海岛保护开发的新路径,和美海岛建设的步子又快又稳,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漫步在湖石淉生态公园,白鹭翔集,绿树成荫,花草成趣,惹得游人驻足拍照。很难想象,这个美丽的生态湿地公园曾经是当地居民不愿踏足的“黑臭湖”。
湖石淉的蝶变,是湄洲岛水系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湄洲岛以“水”为墨,大力书写治水文章。从5A景区全岛旅游着手,启动湖石淉及周边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了安全生态水利、河湖水系连通、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湿地景观等工程。
同时,在全域范围内不断健全生活污水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全回用体系,扩大再生水利用配置的范围和规模,强化用水节水管理,做到节水、净水、活水、美水,入选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名单,获评水利部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为湄洲岛再添一“国”字招牌。
从过去的“风卷石子飞,草帽当锅盖”,到如今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花漾街区和口袋公园等遍布,全岛绿化覆盖率达61.1%,位居全国海岛前列,11个行政村“绿盈乡村”“绿满城乡·花样湄洲”全覆盖,全年空气优良率近100%,湄洲岛已初步形成天更蓝、岛更绿、滩更净、水更清、物更丰的人岛和谐新格局。
守正创新
妈祖文化迈出新步伐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过去的一年,妈祖文化传播取得新突破。围绕妈祖文化、滨海旅游,湄洲岛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新春祈年典礼、两岸同胞共庆元宵活动、天下妈祖回娘家、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第八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25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持续提升妈祖文化影响力。
湄洲妈祖金身首次绕境巡安莆田全境。活动全程近400公里,近百家台湾妈祖文化机构,500多家莆田妈祖文化机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8个海外社团代表参加活动,是有史以来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规格最高、时间最长、活动最多的一次。
两岸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首次举办“共话融合发展 喜迎中秋佳节”两岸同胞迎中秋活动。国台办主任与两岸同胞共迎佳节、共叙亲情、共话融合发展,并策划推动形成常态化活动。
成果转化推陈出新。聚焦妈祖文化研究,编辑出版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等系列文献资料,联合莆田学院开办“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委托莆田学院开展“妈祖文化系列课题研究”,推动妈祖文化进高校。《妈祖祭典》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和莆田市政府签订《“北京大学——莆田妈祖文化工作室”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大学——莆田妈祖文化工作室落地湄洲岛。
以文塑旅
业态发展释放新动能
文化与旅游融合交汇,诗与远方携手同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让湄洲岛这颗璀璨的“海上明珠”,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绽放光彩。
过去的一年,湄洲岛培育“宣传推广、体育赛事、节庆活动和旅游民宿”四大类本土重点赛事23场,以赛激发创意、以新赋能传播,努力推动文旅活动出新、出彩,擦亮“世界节日活动之城”这块金字招牌,在活动中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文旅市场强势复苏。湄洲岛获评省文明旅游示范区、省文化和旅游科技教育项目五钻智慧景区,入选省品牌价值百强——旅游目的地区域榜首。结合主题教育,不断推进“吃住行游购娱会赛展”全要素补链强链。策划生成湄洲十二景,打通“福往福来”湄洲岛—平潭、湄洲岛—南日岛海上游航线,举行湄洲之夏沙滩音乐季、啤酒节等活动,彩虹路、鹅尾神化石等新兴景点在网上热度持续走高。2023年,湄洲岛累计接待游客246.31万人次,“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达到4.65万人次创历史新纪录,湄洲岛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旅游业态爆发势头强劲。
同时,湄洲岛大力发展“夜经济”,创新推出平安塔灯光秀、鹅尾梦幻森林灯光秀、祥瑞湄洲实景演出等夜间旅游业态,推动“湄洲人家”民宿差异化、个性化、高端化升级,全年累计过夜游客76.3万人次,真正把湄洲岛“流量”变“留量”。
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也给湄洲岛上的酒店民宿带来旺盛的人气。湄洲岛推行“一个专班受理、一套流程审核、一个领导小组审批”和“属地负责、分级管理、行业自律、评星评级、行政监管”的集民宿审批与综合管理“一张图”的全新管理模式,提速湄洲民宿发展。目前,全岛共有323家民宿,民宿入住率突破50%,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显著突破。突出大抓招商、大上项目,以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新成效赋能发展新征程。湄洲岛共接洽客商50多批次330多人次,共签约醉美时光、旅游消费新业态、水上运动合作发展、一条根两岸文化产业园、妈祖文化工作室5个项目。2023年共签约落地12个商贸服务业、3个外资项目。
多措并举
民生福祉满足新期盼
湄洲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落实困难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10.301万元,覆盖低保对象326户958人,特困供养金支出75.3884万元,保障特困对象31户31人;临时救助57户222人次61.4283万元,资金使用率154.5%。湄洲岛安居工程共8栋楼已封顶4栋,预计在2024年春节前全部封顶,率先解决近300户无房户住房问题。强化技能培训,举办服务人员卓越服务力培训班共1期51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1场90人参赛。为全岛7类约1100位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活动,累计惠及老年人约3500人。
有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2023年取得近7年来最好高考成绩,特殊线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完成湄洲岛妈祖小学、湄洲岛第二实验小学两个附设园与湄洲岛实验幼儿园第一分园的整合工作。持续提升医疗综合能力,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医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协会签约建立三方共建关系,坚持每月(周)常态化开展“福佑岛民·医疗下乡”、周末坐诊、医师下基层等活动,使岛民不出岛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建设湄洲镇港楼村和西亭村2个示范样板村居。依托“惠民宝”平台、“全市一张图”,全面拓宽“群众吹哨”渠道,平台系统已采集事件7285条,结案7250条,结案率99.52%。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察访“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排查矛盾纠纷118件,结案107件,化解率90.79%。
持续优化便民服务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和审批环节,从法定总时限25453个工作日压缩至承诺时限3866个工作日,平均压缩时限比例84.81%,加快服务提速,即办件比例61.86%。创建民宿发展服务驿站,优化民宿审批,一体统一办理,入户上门服务,逐村逐户组织认定审批。多措并举做好12345热线平台“接诉即办”工作,截至目前,区12345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1680件,及时查阅率、及时回复率达100%,网评满意率99.86%。
关山初度路犹长,策马扬鞭再奋蹄。踏上新征程,湄洲岛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气神,全力提速项目攻坚,全面加大旅游业态招商,不断提高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全方位推动湄洲岛高质量发展,为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贡献湄洲力量。
本版组稿:陈海容 许双萍 蔡昊 林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