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莆田市坚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为统揽,紧扣“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督政“抓手”、督学“帮手”和评估监测“助手”作用,持续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发挥,有效推动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切实履行教育法定职责,有力助推教育绿色高质量发展。
用心用情 聚焦有为促有位
教育督导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肩负着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的职责和使命,在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借势借力树信心。借助深化改革的创造力。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印发,再到省《实施意见》及《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等文件的颁布实施,从顶层设计上搭建起新时代教育督导的“四梁八柱”,教育督导的权威性、有效性从制度上真正确立起来。莆田市坚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赓续传统、守正创新,持续提升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借助党政重视的推动力。莆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督导在推进贯彻教育法律法规、推动解决重难点问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教育督导工作作出多次指示批示,对教育督导重点工作坚持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借助解决问题的穿透力。近年来,得益于教育督导职能的有效发挥和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有效履职,助推解决教育财政投入、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双减”落实、城区学位供给等急难问题的穿透力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同时,各界对教育督导广泛认可和深度期待又进一步助推教育督导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工作实效,良好教育督导生态逐步形成。
聚力民生增福祉。督导工作不应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突出重点有力度。莆田市教育督导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核心,聚焦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等教育重点工作,做到既全面覆盖,又突出重点环节,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突出热点有温度。莆田市教育督导始终坚持主动回应民生热点和社会关切,聚焦群众关注的教育“急难盼愁”问题,助力“双减”“一号工程”继续向纵深推进、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成果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突出难点有效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度聚焦各个时期困扰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财政教育投入方面,既关注总量上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又强化加大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教育项目建设方面,既着力做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又要做到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
真督实导求实效。教育督导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符合时代需要的业务素养。坚持善督有底气。坚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持续强化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指导督导实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前瞻能力,做到督之有理,导之有方。坚持真督接地气。结合主题教育,深入贯彻省委、市委“三争”部署要求,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作风,对照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要求,聚焦教育督导职能发挥及学校发展所需、师生所忧、社会所盼,深入一线,发现真问题、导在需要处。坚持敢督展硬气。着力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执行、诊断检查职能,强化指导引领、整改促进的实效。始终保持推动问题解决的工作初心和敢于动真碰硬的务实作风,敢于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腰和站台,秉公办事,直道而行。
创新创造 聚焦善为促履职
莆田市始终紧抓督政这个首要,坚持守正创新、勇于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创新督政机制。同时,以督政成效的持续强化,带动督学、评估监测等职责的有效履行,持续提升全市教育督导实效。
督导对象全覆盖。自2020年开始,莆田市连续4年组织对全市各县(区)开展全覆盖的“两项督导”。紧扣年度教育工作重点任务以及上年度教育督导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重点围绕职责与治理、条件与保障、结构与发展、质量与管理等方面开展督导评估(考核)。同时,同步开展对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全面加强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推动各县(区)对所辖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教育督导评估。组织开展市级抽查,列出问题清单、强化整改实效。
督政问询出新招。实地督导评估(考核)期间,组织召开座谈问询会。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教育、财政、人社、编办、住建等部门及各乡镇负责人参加会议。以指标为重点。将评估要点的达成度、整改落实的推进度、重点工作的完成度等关注重点贯穿问询座谈全过程,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信息传递充分、成效提升明显。以数据为支撑。通过相关报表数据,深入比对分析各县(区)在教育经费投入、教育项目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事实点题、用数据说话,确保座谈问询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压力。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各县(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对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找准症结、立行立改;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推进建章立制、系统治理,实现解决问题和促进发展有机结合。
结果运用强发力。实地督导评估(考核)结束后,形成督导评估(考核)报告、县区排名及问题清单,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专题汇报。督导通报及整改方案向市人大、政协、纪委等报备,推动教育督导内外协同。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任免被督导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的主要依据,作为市政府对被督导单位教育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上述督政创新机制为全省构建“逐级全覆盖、跨级重抽查、本级促协同”督政体系树立了标杆,得到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充分肯定。相关典型经验、做法报道被《人民日报》《时代新闻》《中国教育督导》等媒体刊发。
压紧压实 聚焦整改促提升
写好教育督政这篇文章,发现问题是“前半篇”,推动问题解决就是“后半篇”,只有前后两个“半篇文章”有序衔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督导成果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见筋见骨抓落实。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见筋见骨抓落实”批示要求,组织开展“两项督导”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见筋见骨抓落实。认真组织审核各县(区)每月报送的整改方案,将整改滞后、推进缓慢、成效不实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采取座谈访谈、深入一线督查跟进等方式,督进度、督效果、督责任、督落实,共同讨论研究,推进靶向施策、系统治理。
持续跟踪回头看。牢固树立“问题必整改、整改必到位”意识,对督导发现的问题坚决扭住不放,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力、不实的,持续强化通报与公开、反馈与整改、复查与激励、约谈与问责等四种形态结果运用,确保分级分类有效整改,实现督导通报整改落实的工作闭环。
总结提升促长效。及时发掘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板,为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贡献鲜活经验。对扎实履行教育职责的单位以适当方式进行表彰,形成正面导向作用,推动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
见行见效 聚焦成效促发展
莆田市持续创新教育督政机制、持续强化教育督导成效,推动党政主体责任落实、部门协同推动有力、学校发展和谐生态,有力助推全市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规模之变: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切实落实。嫁接高端教育资源,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莆田学校揭牌,福建师大仙游附属学校实现招生;近两年,累计开工教育类项目106个、总投资68亿元,新增学前学位9600个、义务教育学位3.3万个。
均衡之变: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3.49%,居全省前列。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529所、达标率84.5%,提前三年实现省定80%的目标。9所学校的项目被立项为“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
内涵之变: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扎实迈进
89所学校获批全国、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5家机构被评为全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创建257所美育特色校。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100%,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缩减73%。
下一步,莆田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迎势而上,扎实推进教育督导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做到督政与督学并驱、监督与指导并重、问效与提质并举,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以高水平教育督导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