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优良传统 汇聚侨的力量

——涵江区探索新时代侨务工作新途径的实践与成效
湄洲日报 2024年01月19日

  □中共莆田市涵江区委办

  涵江区作为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侨务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涵江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侨务工作,始终紧扣“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工作主题、“根魂梦”工作主线、“三有利”工作原则、“大侨务”工作格局,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做好侨务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全力结侨缘、凝侨心,护侨益、解侨忧,强侨建、聚侨力,推进新时代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涉侨审判创新做法得到中央统战部和省委统战部部长的批示肯定,新墩村关爱侨乡留守儿童服务站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儿童之家”,侨联、法院、公安边防三方共建“关爱侨乡留守家庭”的创新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涵江区侨联获评全国先进侨联组织、全国侨联系统维权工作先进单位。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华侨华人作为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同行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涵江区的“走番”传统由来已久,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华侨资源和侨乡文化,现有在外侨胞和港澳同胞80万人,占莆田市的一半,分布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居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泰国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有62.5万人,占78%以上),有涵籍侨胞为主的海外、地区社团51个。多年来,海外侨胞教育水平提高、职业构成多元、参政意识提升,在金融、教育、科技、人文等领域影响力不断提升,涌现出印尼“钱王”李文正、新加坡“地产大王”黄廷方、新加坡“轮胎大王”林德祥等侨领精英。多年来,他们通过侨资侨汇、慈善捐赠等方式,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去年,95岁高龄的力宝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文正携夫人参加回乡考察,与宗亲共话乡谊,深入涵江区木兰溪滨海新城,共谋家乡发展,为“李文正图书馆”揭牌并作专题讲座,激励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担当与作为。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华侨华人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参与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涵江区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归国华侨是重要参与者。地处江口镇的赤港华侨农场,是全省17个华侨农场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创立之初,用于安置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的归难侨。自2002年区划改革归涵江管理后,该区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完成对农场5000亩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制药等产业,引进培育依吨电子、福联集成电路、安特半导体等高新企业,以高端产业汇聚商气、人气和活力。2022年,赤港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69.38亿元、税收1.09亿元,汇聚各类企业10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2022年,该区落实上级改革要求,将赤港华侨农场改制为赤港华侨农场有限公司。同步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赤港服务双开放资源综合开发项目,以赤港农场和服务区为主体,打造“福建特色、全国领先”的交文旅融合示范区,助力归侨侨眷共享共同富裕成果。该项目日前已开标,并完成了央企投资人的招标工作,由福建省高速集团和央企负责投资建设。

  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华侨华人作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

  华侨华人特别是新华侨华人具有多样性、包容性的文化精神,致力于以侨为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他们致力于传播妈祖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同乡会、莆仙商会等团体与家乡的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建立民间互动机制,开展经常性经贸文化交流。2023年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期间,来自港澳台地区及30多个国家、58个海外社团的150多名乡亲回乡叙乡情、谋发展。他们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归国华侨、中国侨联常委、省侨联副主席陈玉树独创新时代古典家具新流派,作品亮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APEC峰会、迪拜世博会、北京冬奥会等,以古典家具记录时代大事、弘扬中华文化、传递时代精神。他们致力于推介家乡美食,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会长方志忠创办的莆田餐厅,连续7年获评米其林一星餐厅,开设分店100家,在异国他乡为华侨华人寄托乡愁,让更多人了解中华美食文化。还有许多在外华侨华人身体力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华侨华人作为实践基层治理创新的受惠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侨务战线的同志们坚持胸怀全局、坚持为侨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

  近年来,涵江区依托侨情普查数据,探索建立侨务跟踪服务系统,融入“全市一张图”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打通侨胞侨眷权益保护“最后一公里”。多措并举保护侨房。对全区136处华侨建筑进行全面建档,创新捐赠、托管等产权流转方式,探索专业团队入驻整村开发(东大村建立全国首家完整的乡村文化资产包)、改造为革命事迹陈列馆(涵西陈训彝侨宅)、设立“关爱侨乡留守家庭服务站”(新前村李文正侨宅)等方式进行保护活化和利用,设立“华侨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侨乡家风家训馆等,吸引40多个海内外访问团、约3000人次探亲参观。三级联动维护侨益。区级成立“为侨法律服务站”,组建法律顾问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镇街成立“涉港澳台侨诉非联动中心”,创新“互联网+”司法调解模式,帮助侨胞侨眷足不出户定纷止争,涉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新模式获省委统战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侨胞聚集村设立法官工作室、调解室、青少年维权岗等,推行“无讼侨村”建设。用心关爱留守儿童。成立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涉侨婚姻家庭调解工作站等,首创“督促令观察员”队伍,开展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组织全国首场侨乡家长跨国法治座谈会,探索侨留守家庭远程教育新模式。新墩村连续12年免费举办夏令营及开设周末课堂,惠及儿童1.2万多人次。

  涵江区将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侨务工作,最大限度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