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护佑“莆田气质”

湄洲日报 2024年05月09日

  漫步莆田,风景这边独好:木兰溪水一涨一落,见证着两岸水清岸美;城市绿心荔林茂密,白鹭展翅徐飞,让群众畅享自然之美……生态是莆田最美的城市底色,如此“莆田气质”的背后是我市多年来对生态文明的“执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莆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将守牢生态保护的“红线”贯穿经济发展的“主线”,向绿色要出路、向生态要动力,不断擦亮美丽莆田的颜值和气质。

  守护生态环境非一日之功,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更应织密法网,以司法之力护航绿水青山长久安澜。前不久,涵江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自然资源局等在萩芦镇崇联村联合建立全市首家“生态司法保护碳汇林”,通过林长、院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拓宽异地修复被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新路径,进一步凝聚起生态环境司法协同保护的共识与合力,共建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大格局,以司法“利剑”守护绿水青山。

  颁布实施我市第一部环境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探索“生态司法+”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审判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衔接工作……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及举措出台、实施,无一不是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有力之举,以滴水穿石之功,收标本兼治之效,不断厚植“生态绿”、留住“莆田蓝”、守护“兰溪水”,一步步筑牢莆田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柱”。

  近年来,我市先后获评国家蓝色海湾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市等荣誉称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越来越高,一曲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合唱,正在莆田大地激荡。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