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领导为青年创业“九大基地”揭牌。 关淋 摄
青年成为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的中坚力量。 陈琳 摄
□全媒体记者 周凌瀚 通讯员 林亦霞
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涵江区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美好家园,充分发挥青年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以青春力量书写不负时代的非凡答卷。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近年来,该区把推动青年发展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加快涵江现代化建设的维度、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角度,着力推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作为,让青春在城市更能出彩。
青年优先深入人心
5月4日下午,涵江区青年创业促进会举行成立大会,146名青年企业家成为会员,叶培炎当选会长。当天,涵江区还为莆田学院青年之家、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三创园、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国投城北工业园、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涵江尚书数字经济产业园、蒲公英青创社(双福)、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青春驿站、九龙家族企业管理(福建)有限公司等青年创业“九大基地”揭牌。
叶培炎告诉记者,青创会作为涵江区服务青年创业的社会组织,将成为政府、社会和创业青年之间沟通交流、赋能提升的平台,让青年企业家在涵江这片热土上安心发展、潜心成长、舒心生活。
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涵江区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让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县域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动员全区广大青年以青春力量书写不负时代的非凡答卷。
该区按照“有规划、有政策、有项目、有保障”的工作要求,将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通过《涵江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做好全区青年工作的路径要求。该区还充分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积极整合全区各单位政策、项目资源,确保青年组织、社会团体等36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均能得到参与和发声的机会,形成多元、广泛、全面参与的格局。团区委则将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团委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青年社团等社会力量,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最广泛充分的保障。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毕业季来临,返乡大学生进入求职高峰。5月1日,在莆田高新区一家企业的招聘会上,即将毕业的郑益琼通过扫描涵江团区委设置在招聘会上的二维码,获取了一份《涵江青年办事指南》。
“如何办理人事档案接收?”“如何申领创业担保贷款?”“新就业人员如何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记者在办事指南中看到,里面详细罗列了青年在求职、工作、创业、婚姻、生育、子女就学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或事项。每个问题或者事项需要如何办理,都有详细的流程讲解。“这份指南做得太贴心了,对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太友好了。”郑益琼说道。
据涵江团区委书记黄滨介绍,围绕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目标,团区委从关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再到纵深推进“青年友好”,千方百计吸引和凝聚青年,持续打造青年的“筑梦之城”。
“五一”假期,团区委与日月星辰广场联合打造了“青年潮玩街”,开展亲子跳蚤集市、篮球赛、童梦派对、舞蹈汇演等一系列活动。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的青春驿站也为年轻人提供汉服写真拍摄,吸引年轻人为古老的街区注入青春活力。
为了满足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现实需求,该区依托团属活动阵地涵江区青少年宫,联合其他部门,联动优质社会资源,筹集一批优质课程、购买一批优质服务、下沉一批优质师资,推出普惠性质青年兴趣培训项目“万有青年学院”。至今已举办3期,共开设中医养生、魅力表达、智慧阅读、厨艺挑战等多门课程。
“‘万有青年学院’堪称莆田版‘青年夜校’。”报名参加中医养生课程的青年龚丽萍说,之前每天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模式枯燥无味,进入“万有青年学院”后,不仅能扩大朋友圈,还能提升自己,一举两得。
记者了解到,涵江区着力健全要素配套体系,不断优化青年发展的整体环境。该区配套出台涵盖技能培训、创业创新等内容的政策举措7项;策划生成青年就业见习计划、青年创业平台工程等为青年发展办实事项目清单27个,推动江口火车站公租房—青年公寓面向高新区企业中青年人员开放网上申请,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力拓展青年活动线下阵地,建设“萩山来信”“双福青春小镇”等青年友好型文旅基地,加快青春驿站、青年之家建设。截至目前,已有13个青年之家入驻青年之家云平台,实现镇街全覆盖。
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昨日上午,在莆田市萝卜科技有限公司,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学生施靓欣配合摄影团队,在拍摄产品推介短视频。今年即将毕业的她,已经在莆田市萝卜科技有限公司半工半读半年余。作为一家集主播培育、技术服务等互联网销售全链条服务于一体的数字经济企业,萝卜科技积极接纳青年就业。
为了让广大高校毕业生更好实现自我价值,涵江区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依托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华侨职业中专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开展定制化培训,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12班次,定向培养中高级青年专业人才768名,为广大青年投身新赛道、实现新发展精准赋能和全周期服务,也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蓝领动力。
此外,涵江区注重在乡村和项目一线为青年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据了解,涵江区积极培育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率先在全市启动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已有58名省级特派员、16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和253名兴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培育充实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力量,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书记中青年占比分别达64%、48%。鼓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引导80多名流动党员回乡投资创业,打造中药材、枇杷等基地26个,引领青年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突击队作用更加凸显。
为了让广大青年在新时代中更好建功立业,该区立足工业大区、产业强区优势,引导青年服务产业发展,紧盯全区12条重点产业链需求,招引重点院校大学毕业生1600多名,引导3600多名高校学生来涵江见习实习、开展社会实践。
该区还依托国家级高新园区和创客梦工厂,引入16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入驻创业团队打造“五位一体”的全体系服务功能,已累计引进孵化项目近百个。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级高新园区、陈桥家具园、尚书数字经济创业园、梧塘电商产业园区等平台阵地,促进涵江区青年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品牌共创、项目共推、成果共用。推动院校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各类基地26个,莆田高新区获评国家级创客梦工场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新一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青年比例进一步提升,青年已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