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律援助中心践行为民初心,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彰显社会责任——

让无力者有力 让无助者有助

湄洲日报 2024年05月22日

  市法律援助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推陈出新,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扩大覆盖面,力求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授予“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莆田市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为弱势群体代言

  “真心感谢您帮我追回了拖欠工资!”日前,残疾人何某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援助律师送上锦旗表达谢意。何某因与林某发生房屋相邻权纠纷案、与市区某超市发生劳动争议纠纷案等,多次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帮助。接到这些案件后,法律援助律师认真办理,积极调查证据,申请强制执行,切实维护了何某的合法权益。

  其实,这只是市法律援助中心聚焦民生难点问题,持续提升法律援助的广度、深度与精度,为弱势群体捍卫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该中心始终将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不断提升实体、电话和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便民服务水平,兑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服务承诺。

  编织法律援助网

  该中心将涉及婚姻家庭、食品药品、就医就学、土地承包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将经济困难标准按照所在县(市、区)公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执行,对农民工因追索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经济困难审查。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市法律援助中心努力编织法律援助“呵护网”,打造了市、县、镇、村四级纵横交错的“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包括市县两级6个法律援助中心、54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站、57个社团援助站和974个村(居)联络点,着力为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

  全域通办惠民生

  据统计,从成立之日至今年4月底,该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1万件,受援人3.67万人次。

  “网上通办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法律援助业务工作、便民服务与提高工作效能的深度融合。”5月16日,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打通法律援助申请区域障碍,实现全省范围内就近申请“全域通办”。群众可选择市里任一就近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事务,减少来回奔波。

  热线架起“连心桥”

  2017年7月13日起,市、县区“12348”法律服务热线正式启动,全天候24小时有专人接听电话。这条热线接受群众法律咨询,配合调处民间纠纷,紧盯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法律需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全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当事人法律咨询6.74万人次。

  刑事辩护全覆盖

  2019年8月,我市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通过多次调研摸底、多方争取经费支持、建立援助律师库、加强律师资源调配等措施,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成效显现。

  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受理指派刑事法律援助案件6586件。同时,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亦有序推进。目前,在全市3个看守所、6个法院全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检察院开展值班律师工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优化供给创品牌

  2019年以来,该中心以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活动为载体,确定涵江区江口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品牌建设示范点,通过开展进工厂、农村、学校等法律援助“七进”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全面加大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供给力度。

  据了解,2019年以来,全市共为受援人免收法律服务费用4290.5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6亿元;共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181场次,发放各类宣传制品2.79万份,现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9557人次。

  全媒体记者 蔡晨晖 通讯员 郑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