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镇“千亩川芎水稻轮作”示范基地呈现出一派收获忙碌的景象。
本报讯 近日,在涵江区新县镇千亩稻药轮作示范基地里,840多亩川芎陆续进入成熟期,迎来丰收季。
据悉,川芎是一味中药材,水稻与川芎轮种,一年四季将农田利用起来,既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又增加种植户的收入,真正实现稳粮增收。
去年9月,新县镇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国家中药材产业扶持计划等,立足本土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农共富机制,引进我市一亩粮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县村、文笔村、张洋村流转成片土地,打造“千亩川芎水稻轮作”基地,实现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得益于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热和肥沃的土壤优势,预计本季川芎采收期干果产量超17.5万公斤,产值超380万元。同时,“夏播水稻,冬种药材”的方式,将改善山区冬季农田闲置状况,带动村民就近务工约3000人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以前割完水稻、卖完枇杷就进入农闲。现在大规模的川芎种植、采收都需要人,一年到头有几份收入,大家都很满意。”村民边收割边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涵江区将持续探索“稻药轮作 联农共富”模式,发挥本地农民主体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让稻田实现一田双收、一田多收,带动群众增收、村集体创收、企业盈收。同时,构建中药材(川芎)+“种、贸、养、学、研、游”全产业链条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吴婷薇 林亦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