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冷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强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这为新时代做好党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校院实际,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提供施展才华舞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提出“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等。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搭建更广阔、更有吸引力的干事创业平台。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设计和战略谋划,集中优质资源,积极构建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促进各领域、各层级创新人才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校院要持续开设学员论坛、学习园地等,为人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拓宽人才、成果、资金顺畅流动的通道,让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大、创造价值的机会更多,更好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引领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二、坚持校企产教融合,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人才是核心要素,这就需要把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联系起来。要紧紧围绕推动我市13条重点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集聚各类资源,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在校院教学中,引导学员大力开展课题调研,深入企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现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构筑创新人才新高地,以“订单人才”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
三、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青年勇挑大梁。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围绕人才和营商环境“两大支撑”,千方百计持续育才引才,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汇聚起来。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大胆探索突破,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青年科技人才心无旁骛潜心科研创造更好条件,在基层沃土里向下扎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当好推进“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的行家里手,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惠民利民。
四、坚守育才献策初心,协调培养拔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要立足校院实际,在抓好自身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主动协调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用好拔尖创新人才。积极协调高校和科研单位,大力培育我市拔尖创新人才。协调我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五、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各级党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校院要认真贯彻,坚决执行。要与莆田学院、湄职院以及科研单位等紧密联系,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培养造就更多拔尖科技人才上下功夫、见实效,尽快生成新质生产力,让创新人才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中都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为莆田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