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后顺”性头急

——介绍一位近代仙游民间才人
湄洲日报 2024年07月07日

  □陈锦

  传说清代晚期仙游东乡的仙水溪畔,出了个民间才人叫“宫后顺”。其名号民间习惯读同“建瓯顺”。“宫后顺”(以下省称为“顺”)是本色的农人,小时候上过私塾,能识文断字,且阅读过不少古籍。他最为民间所津津乐道的,是他有特殊记忆力。

  据说,弱冠之年,曾挑“柴爿”去县衙卖,偶然瞥见县官正在书斋里阅读《三国演义》。他挑着柴担走近窗下,探头问道:“县太爷在读《三国》呀?”县官闻言愣了好一阵子,才看清了不速之客的“樵夫”身份。于是漫应道:“是啊,得便时随手翻看一下。你看过吗?”实际上,他正等着对方问这句话呢!于是,他轻描淡写道:“我小时候就会‘念’(背诵),至今还记得……”县官将信将疑,于是让他背几段试试。谁知,县官话音未落,顺就从第一回的回目起非常流利地往下背诵,瞬间就是数千言……县官无比惊讶,于是留他款待,直到顺把全书五六十万字全部背完。

  县官会推命和相术,他根据顺的八字推算,认为顺是状元的命,而观其骨相,清贵无比。于是就有济助牵扶的想法,拟收为义子,让他读书求功名。但是,通过几天的接触和观察,县官发现顺有泄其所有“贵气”的致命硬伤,那就是“性头急”(性子急躁)。于是,最终把顺打发去了,顺也就终生务农。

  顺曾创作过一些在民间流传的与文字游戏有关的生活笑话。不过,笔者觉得这些笑话,倒是远远不如发生在顺自己身上的一件尴尬事来得好笑。并且,这件小事正好跟他的“性头急”有关……

  有一回,顺用一把崭新的锄头“铲田沿”(整培田埂的一道工序,用锄头把田埂表面杂草连根带土锄削去一层)。由于锄头未“上嘴”(新打制的刀具等使用到刃部自然锋利、最适手的程度),加上他用力不当,锄板一跳,锄刃伤到了脚臁(小腿前侧)。惹得他无名火起,抡起锄头往田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狠命地“掘”,并且每“掘”一下,都要大叫一声:“给你现死!”

  连掘了十几二十下,手被震麻了,火气也有所平息,于是顺有了作罢的念头……这时,隔几丘田处有一位正在犁地的乡邻,认定顺在打大蛇,正好他近日视物模糊,医生说是要吞服鲜蛇胆。于是,他喝住了耕牛,丢开犁把,一边快步向顺走去,一边大声叫道:“顺啊顺啊,勿贪给糜(不要给打烂了)。蛇胆留给我!蛇胆留给我……”

  顺的无名火被再度引燃,他更用力的“掘”起了石头。等到那乡邻走近了,他才把锄刃卷曲的锄头往远处一丢,咬牙切齿地蹦出了两个字:“持卵(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