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有远见的妈妈都在暑假给孩子购买了某某学习礼盒”“孩子9月份上大班,聪明的妈妈已经开始抢跑了”……暑假到来,各种让孩子利用假期“弯道超车”的宣传数不胜数。一些自媒体、小程序纷纷用醒目的标题和夸张的语气,劝导家长购买教辅材料或是培训课程;而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则偷偷将培训课程与考试成绩、升学挂钩。
孩子还没有从放暑假的兴奋劲中缓过来,家长也还没有计划好怎么给孩子安排好这个暑假,结果却被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售卖教辅辅料的机构来了一个线上线下“双重夹击”,弄得一些家长乱了阵脚慌了神,最后只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要么给孩子报了某某科目的培训班,要么给孩子买了一大堆的教辅资料。
“利用暑假弯道超车”的广告语瞄准了家长们担心孩子暑假被同龄人落下的心理,制造暑期焦虑。给家长的感觉就是,如果不下单、自家孩子不去主动“弯道超车”,就会被大部队甩下。
一些线上线下培训机构所宣扬的所谓“弯道超车”,就是让孩子放弃愉快的暑假时间,按照他们所希望的,要么前来花钱报他们的培训课程,要么购买他们的各种教辅资料自己学习。然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培训班、教辅资料掏空了家长的钱包,填满了孩子的暑假,只有这些贩卖教育焦虑的机构和人员赚得盆满钵满。
在孩子们的暑假如何过,怎么过,主要还是由父母来主导的情况下,家长应该明白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放暑假的目的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去进行所谓的“弯道超车”。
尤其是放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果一些父母家长在教育培训机构的诱导下,把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不但不符合“双减”精神,而且也失去了放暑假的意义。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孩子显然不希望暑假被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填满,在一种不情不愿的心理下,学习的效果也只能差强人意。
笔者认为,对于一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机构肆无忌惮宣扬教育焦虑的现象,首先需要广大家长保持理性和淡定,避免被诱导,被套路。而更加重要的,则是需要各地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尤其是对长期制作发布教育焦虑内容信息的相关自媒体进行严肃处理,防止不良商家通过制造教育焦虑达到带货目的的行为。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相关自媒体账号内容的管理,努力杜绝此类乱象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