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真情熨帖民心

——记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黄珊珊
湄洲日报 2024年07月21日

  黄珊珊是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她以柔肩担正义、坚毅守公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小案件”,尽心尽力展现司法“大作为”。她先后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守初心,对黄珊珊来说,不仅仅是公正审判一件件案子,还要做到情、理、法相统一,让人民群众有切实的获得感。

  黄珊珊与辖区各单位沟通协调联合化解群体性纠纷的难忘经历,让她明白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经过实践和思考,黄珊珊结合工作在“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专项活动中进一步融入“四源共治”,在全市法院推广。她带领民一庭牵头推进法官到常住地所在的村(社区)网格、单元定时定期挂钩联系,并形成制度。

  全市法院现有193名干警挂钩566个村居,通过法官主动靠前参与矛盾化解,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多元化解”的新局面。

  爱在前,理才能被听进去。黄珊珊总说,法官办案不仅是完成工作任务,还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工作中,黄珊珊每天接触的都是群众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可这些在她眼中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当法官不仅要有拨开迷雾的“火眼金睛”,还要有一颗不畏艰辛探求真相的责任心。

  她曾顶着炎炎烈日,在南日岛的虾池边上反复进行现场勘查;她曾冒着倾盆大雨,查看相邻房屋建设是否会影响当事人房屋排水;她曾驱车几十公里,找到不愿到庭的案外人做笔录……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是黄珊珊审理涉未成年人纠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校园中遭受霸凌,往往会成为孩子们心中“不能说的秘密”。然而,这些“小秘密”却成了黄珊珊揪心的大事情。在审结一起校园霸凌的案件之后,黄珊珊陷入沉思:身为法官,为了使孩子们避免遭遇类似问题,还能再做些什么呢?为此,她向涉事学校、教育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黄珊珊还积极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带领民一庭干警们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筑牢法治保护网,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多年来,为了传播法治文化,黄珊珊一直奔走在普法宣传的路上。她积极推进《民法典》宣传工作,先后到各单位开展法治宣讲30余场。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从不同专业角度为他们宣讲《民法典》,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一次次敲响法槌、一次次耐心调解、一次次调查走访、一次次判后释疑、一次次法治宣传……这些都是黄珊珊的日常工作。黄珊珊说,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维护公平是职责,司法为民是使命。她将始终怀着对法律的追求,对群众的赤诚,对工作的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林晶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