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王朝明)荔谱流芳,每到荔枝季,荔枝话题总绕不开蔡襄和《荔枝谱》。7月17日,“荔枝季·话荔枝——走进千年古镇蔡襄故里品味千年荔枝文化”活动在枫亭镇东宅村荔娘荔枝科技小院举行。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知名画家郑盛龙,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叶,莆田学院工艺美院原院长林永生、环生院副院长林授楷博士和枫亭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朱义芳、荣誉会长郑秋鉴等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枫亭镇是蔡襄故里,蔡襄所著的《荔枝谱》是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南宋《仙溪志》记载:“枫亭烟火万家,荔荫十里,又称荔城”。清康熙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说“枫亭驿荔枝甲天下。”枫亭荔枝也因为是“蔡襄故乡的荔枝”而备受瞩目,蜚声海外。目前,革命老区东宅村赤岭的荔枝林是全市最大的一片旱荔林,种植荔枝品种以陈紫为主。枫亭荔枝有20多个品种,著名的陈紫被蔡襄推为“果中上品”。
活动现场,郑盛龙、黄叶、林永生、林授楷等专家学者就“如何弘扬千年荔枝文化,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蔡襄文化特色IP”等议题纷纷发言。专家认为,枫亭种植荔枝已有千年历史,古荔园里生长的千年古荔堪称荔枝树中的“活化石”,是枫亭荔枝文化的根和魂,是传承和弘扬荔枝历史文化的瑰宝。要结合枫亭荔枝产业发展情况,深入挖掘枫亭千年荔枝文化,打造荔枝特色文旅产业。要结合区域优势,打好产业、市场、科技和文化四张牌,做到既保护又开发,把荔枝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要结合地方特色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发展“荔枝+旅游”模式,盘活荔枝产业资源,打造荔枝主题旅游路线,带动农业旅游发展。
记者了解到,荔娘荔枝科技小院共有近200亩荔枝林,20多年来由市科协科普基地建设经营,是莆田市第一家“集农科教于一体”的科普示范性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重点示范点,2次被中国科协评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次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今年3月,因流转时间到期,经枫亭镇文化招商“蔡襄荔枝文化小镇”项目,厦门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牵头莆田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宏产业和乡村振兴平台、福建莆田市润芝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对市科协科普示范基地进行升级,在原来科普教育基础上,导入影视拍摄、文创研学等业态,落地“荔娘荔枝科技小院”项目,助推地方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强蔡襄文化特色IP。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蔡襄文化专委会(筹)、枫亭文化研究会、革命老区东宅村联合举办。活动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兴致勃勃地前往东宅小学参观3棵千年左右的荔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