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未成年人频遭电诈

警方提醒家长加强教育,增强孩子防骗意识
湄洲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吴琪娜 通讯员 周彩偲)暑假期间,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的频率变高,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对象。7月以来,我市发生多起未成年人被诈骗案。昨日,市公安局发布典型案例,提醒家长多与孩子沟通,谨防上当受骗。

  日前,仙游县小学生陈某(12岁)在一款热门游戏中认识一网友,对方称“扫码填写游戏账号等信息,可免费领取皮肤”。随后,对方以“信息填写有问题,需要扣6万元”为由,表示可以帮他解除风险。在对方的诱导下,陈某下载屏幕共享软件,用支付宝绑定其父亲的银行卡,并向对方账户转账,共计被骗7万余元。

  7月22日,涵江区小学生甘某(13岁)通过微博,进入一个追星QQ群。群里有“执法人员”声称,“群里有人存在明星隐私泄露,要求添加律师QQ配合排查”。在“律师”的诱导下,甘某和“律师”视频通话,并用其母亲手机转账到对方账户,共计被骗1万余元。同日,秀屿区中学生黄某(15岁)在家刷短视频,视频里提示“扫描二维码加好友,可转账返现赚钱”。黄某添加QQ好友后,在对方的引诱下,用父亲手机转账到对方账户19998元。之后对方称“黄某是未成年人,导致他们公司账户冻结,要求配合解冻,否则其父母会被抓捕”。在对方的威胁下,黄某先后转账8笔,共计被骗11万元。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经常利用“游戏”“明星”吸引未成年人,通过视频通话、屏幕共享实施诈骗。家长应保管好手机、银行卡,教育孩子增强防骗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若有疑问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