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涵江蓝色海湾美丽风光。
漫步白塘湖畔,看蓝天白云与美妙湖景,呼吸湖畔清润的空气,尽享惬意时光。周末,许多市民前往涵江福道打卡。
涵江依水而生,溪涧纵横,水系发达,境内的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干流总长达65.8公里,流域总面积551.12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近年来,涵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统揽各项工作,久久为功做好“水文章”,让“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的美丽生态画卷铺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涵江区大手笔治水,在全市率先实施总投资约15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打响全面推进内河治理、景观提升“攻坚战”。该项目工程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通过河道整治、管网收集、景观提升等工程,对梧梓河、宫口河、望江河和塘头河4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该区还以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水陆统筹,通过污水管网收集等源头管控措施,持续跟踪宫口河城市黑臭水体及建成区其他内河治理,提升内河水质。经过整治提升,如今的宫口河,嬗变为闹市区一条亲水生态长廊,流淌着一方百姓的满满幸福。
治水更要管水。为此,涵江区先后制定出台《涵江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涵江区河长制三年工作任务清单》《关于河道管理督查考评工作方案》等,持续优化升级河湖长制,形成区镇村三级河长统筹管理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无人机河道巡查、“电子眼”实时监测……涵江区积极探索智能化、信息化监管模式,依托“福建智慧河长App”信息化平台、河道电子监控网、河道水质监测网“三张网”,在全市率先推行电子河长纳入网格化治理体系,并在城区主河道重点地段建立视频监控点,构建水上岸上巡防一体化网络,让涵江的水更清、景更美、城更靓。
为了让涵江人民的“大水缸”更清澈,近年来,该区采取涵养水土的方法,在萩芦溪全流域大量植树,呵护水源地;启动外度水库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搬迁一期工程,并同步实施外度水库人工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外度水库湖滨缓冲带建设工程等,通过生态护岸建设,改善水生态结构,保护“大水缸”。
在改善木兰溪入海口人居环境方面,近年来,该区竣工完成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涵江区段),重点突出滨海湿地修复,通过退养还滩、红树林湿地修复、黑脸琵鹭栖息地保育修复、科普教育建设等,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水经济六大体系,统筹推进,构建和长效维护滨海健康的水生态环境,让木兰溪入海口尽显生态之美。
今年,该区又举全力推进莆田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湿地公园位于木兰溪入海口,规划面积815公顷,在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以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鸟类和红树林及其滨海湿地为主要保育对象,建设集湿地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湿地公园。该湿地公园还将打造日出观景台,建设骑行道和渔家文化体验区等配套设施,让游客可以赏景观鸟、体验渔家活动,促进湿地生态旅游,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做美水生态,做活水经济,让水城相融,美美与共。涵江区双福村以“水上游、陆上观、田里玩”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建设新兴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新样板,昔日的“水患之溪”变成“发展之溪”;江口镇以“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驿道情”为主题,串联起溪栖里露营基地、南洋风情古厝游等多种沉浸式新玩法,“赢”在绿水青山;庄边镇萍湖村以水为魂,以绿为基,通过修缮环溪步道、打造夜景等,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涵山涵水正在释放“风景这边独好”的强大动能,引领乡村振兴铺展美丽画卷。
朱秀花 林亦霞/文 陈少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