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线面、山里白粿、西洪泗粉、西天尾扁食、哆头土笋冻……莆田特色美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小作坊食品,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莆田传统美食的独特记忆,也是莆田城市的“历史味道”。
长期以来,食品小作坊在发展农村经济、方便群众生活、消化地方农副产品、解决城乡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带动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存在的点多面广、生产环境差、设备简陋、标准规范缺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食品安全意识淡漠等问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食品小作坊虽“小”,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如何守住这块食品安全最前沿阵地,让群众吃得放心?首先要让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变堵为疏,可以通过培育典型、现场学习、经验分享、现身说法等方式,让从业者看到产业提升带来的变化,明白食品安全是立根之本。
推动食品“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促进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至关重要。前不久,荔城区市场监管局创建7家市级食品小作坊示范点,推动更多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为保障群众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相信随着示范点的不断涌现,将带动更多小作坊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成长。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