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掘金”促增收

湄洲日报 2025年05月21日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蔡蕊)连日来,在位于城厢区华亭镇西许村的寰宇家庭农场基地里,连片的泡桐树和奇楠沉香树下,黄精种植垄整齐排列。20余位工人在林间劳作,将一株株健壮的黄精幼苗植入腐殖土中。

  “在泡桐林、奇楠沉香林下套种中药材,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增加林地的经济效益,实现林药共生。”该基地总经理林峰介绍,泡桐生长迅速,6年即可成熟。因其木质轻、易加工,广泛应用于轻质家具、家装板材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奇楠沉香树干通直,林下空间开阔,腐殖质丰富,恰好满足黄精的生长习性。为此,公司瞄准市场机遇,在华亭镇以及涵江区庄边镇、大洋乡等地流转万亩林地。公司在种植林木的基础上,套种黄精、岗梅等中药材,预计5月底完成一期3万余株黄精苗的种植,二期、三期也在年内完成。

  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等功效,可开发成黄精茶、黄精饼干、黄精面等产品。该公司已与福建盘古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2029年黄精成熟后,将由该公司收购,预计每亩营收可达1.2万元。

  下一步,公司还计划开发拓展研学、康养、文旅等业态,并搭建黄精育苗基地,实现本地育苗、本地供应,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增收渠道。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林业部门积极引导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率先以寰宇家庭农场为切入点,探索创新“农场+企业+村+农户+基地”的“林药共生”立体精致经营模式,丰富森林“粮库”。

  我市林业部门还将持续服务,引导企业拓展延伸“种苗繁育+精深加工+文旅康养+自然教育”等多元模式,不断盘活森林资源,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劳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