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端午佳节临近,湿热交织。近期,新冠等呼吸道疾病门诊患者有所增加。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志雄从中医养生角度解读端午时节的健康密码。
黄志雄说,古人将农历五月称为“毒月”,现代医学研究印证此时病原微生物活跃度增加。端午的“躲午”之说,实则是提醒人们主动规避暑湿邪气。
针对端午节令的健康风险,他着重分析了四个方面:一是呼吸道防线脆弱,人们频繁进出空调房,易诱发感冒、头痛、过敏性鼻炎等,建议办公室人群备好披肩,避免大椎穴直接受凉。二是胃肠功能失调,天气渐热,贪食西瓜、冷饮等生冷食物易导致湿热困脾,可适量食用陈皮山药粥等调理。三是关节旧疾易发,建议有关节病史者每日晨起做“空蹬自行车”动作,促进气血流通。四是亚健康状态频现,表现为倦怠无力、头身困重、失眠易怒等,勿熬夜,可通过静坐调息法改善睡眠质量。
黄志雄提醒,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正盛之时,养生既要传承“悬艾草、吃粽子”的传统习俗,更需结合现代生活环境进行调整。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但吃粽子应有所节制,胃肠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