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境儿童打造“梦想小屋”

湄洲日报 2025年05月27日

  前不久,市阳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带着爱心物资,来到常太镇一处出租屋内,为困境儿童小华(化名)进行房间改造,以实际行动传递关爱与温暖。

  据介绍,此次房间改造是城厢区依托“福蕾行动计划”项目,以“1+1+N”(即“1支社会工作队伍”+“1支儿童主任关爱服务队伍”+“N个社会资源”)服务模式,为福蕾儿童织密的关心关爱网络,彰显“福蕾”儿童关爱力量从政府引导的单一结构到“政府引导+机构协同+社会助力”的多元共治力量的转变。

  此前,阳光社工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小华家庭收入微薄,一家四口居住在狭小的一间出租屋里,房间里堆满各种生活用品和杂物。由于缺乏专属学习空间,小华在床上写作业学习,长期不良坐姿影响到健康。针对这一现状,阳光社工为她制订“学习空间优化+健康关怀+家庭赋能”计划,精准介入小华的多重困境。

  为更好地改造空间,阳光社工首先通过网上平台发布小华学习及居住空间改造需求的微心愿,迅速获得社会响应,爱心人士纷纷捐赠可调节学习桌椅、护眼台灯、衣柜、鞋架等物资。之后,阳光社工携手大学生志愿者入户为小华科学规划空间,安装家具并划分学习区,打造明亮整洁的环境。

  在改造行动中,阳光社工将健康守护融入细节,依据小华的身高精准调节学习桌椅,护眼台灯按眼科建议调节色温亮度,传授“一尺一拳一寸”坐姿口诀,并设计每日坐姿打卡任务。针对小华视力保护,开展护眼知识培训,帮助其养成科学用眼习惯。

  空间改造之后,阳光社工还注重提升其家庭教育能力,通过给小华父母分享收纳整理技巧,传授亲子教育中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知识,帮助家长理解儿童发展规律,避免因认知偏差导致的教育冲突。

  从床沿到书桌的转变,是“福蕾”儿童成长环境的“微更新”,更是社会关爱体系的“大升级”。期待更多人加入“福蕾行动计划”项目守护行列,让每一个“福蕾”儿童都能在温暖的阳光中舒展梦想的翅膀。

  全媒体记者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