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山筹资创业,倾资兴学,彰显劳模本色担当——

实业拓荒 教育筑梦

湄洲日报 2025年06月06日

  在夏日的仙游枫亭塔斗山下,山立学校书声琅琅。鲜为人知的是,这座现代化校园的缔造者,是省劳模林庆山。

  6月2日,记者走进这所美丽的校园,探访林庆山创办实业、兴教泽乡的故事。

  创业维艰 情义无价

  1992年,技术骨干林庆山与妻子朱秋烟双双从枫亭糖厂下岗。为维持生计,他们辗转经营木碗坯加工、承包加油站。近3年的闯荡让林庆山逐渐明白:创办实业不仅能解决自身温饱,还能带动下岗工友再就业。1994年3月,他多方筹资30多万元,在家乡枫亭镇铺头村创办“仙游县山立精品工艺公司”。

  创业维艰。公司成立第一年就亏损20多万元,次年又遭遇市场萎缩。为解燃眉之急,林庆山夫妻俩忍痛折价出售父亲遗留的房产。此后,银行收回贷款,公司濒临绝境。危难时刻,朱秋烟毫不犹豫地变卖嫁妆首饰支付工资;工人们深受触动,主动退还已领工资,有人甚至借钱给公司周转。这份情谊让林庆山备受感动,他潜心技术革新与管理提升,带领公司在风雨中前行。

  乘势而起 反哺社会

  发展不忘担当。自1996年起,该公司优先吸纳40多名国企下岗职工,经培训后成为骨干力量。1999年,林庆山借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承揽甘肃金川集团轮胎维修项目,在当地新增就业岗位50多个。企业逐渐壮大为占地20多亩、员工200多人、年产值2000多万元、纳税2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2002年,林庆山被省总工会授予“下岗再就业先进个人”。2003年,林庆山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夙愿成真 桃李满园

  21世纪初,枫亭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公立学校容量不足。由此,林庆山萌生了创办寄宿制私立学校的想法。林庆山将想法提交董事会时,遭到质疑,连妻子都反对,但他兴教决心坚定。他广泛调研、分析利弊,于2002年底说服众人,投资1800万元,购置80多亩土地,创办仙游县山立学校。他聘请资深校长主持校务,感召40余名公办骨干教师前来加盟。用地涉及数百户居民,林庆山耗时半年,不辞辛劳地耐心沟通。2004年9月1日,该校如期开学,首学年即招收500多名学生,实行全寄宿管理。凭借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管理和优异质量,学校迅速赢得口碑。

  20多年来,仙游县山立学校持续投入超过1亿元,已发展为占地135亩、拥有2900多名学生的全寄宿制完全中学,连续5年获评“仙游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全媒体记者 李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