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涵江区残联通过创新全面实施助残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将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材料精简66%,让残疾人真切感受到政务服务改革的温度与效率。这一改革成果的背后,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
聚焦残疾人办事堵点,涵江区残联打出改革组合拳:联合涵江区行政服务中心率先落实《莆田市残联关于推进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通知》要求,将残疾人证办理、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等11项高频服务事项整合成“助残服务包”;通过建立“三级联动”培训机制,不仅对全区政务服务窗口开展标准化培训,还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乡镇开展“上门送教”,同步印发指南、一次性告知单,确保服务标准城乡同质。
依托“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办事群众既可享受“一窗受理”的便捷,也可体验“指尖办理”的高效。数据显示,改革后服务事项办理时限从50个工作日压减至25日,申报材料由15份精简至5份,表单填报内容减少,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目前,该区已精准发放生活补助金300.25万元,护理补贴317.03万元,惠及残疾人超2.5万人次。
该区残联将持续深化改革,运用大数据精准识别“应享未享”群体,推动惠民政策主动找人,进一步融合“线上速度”与“服务温度”,打造更具特色的“涵江助残”服务品牌。
(黄震 郑玉潇 何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