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举办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6月22日清晨,涵江区江口镇零工驿站外已聚集了不少求职者。48岁的李大姐接过手工活材料,笑容满面:“家门口就能接到活儿,每天赚80元还能顾家,日子更有奔头了!”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涵江区全力稳就业、惠民生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秉承“就业是民生之本”宗旨,锻造培训链、服务链、创业链,构建起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网络,托起民生幸福。
精准服务,托起就业“幸福梦”
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该区人社局推出“一人一策”帮扶机制,为不同群体定制服务。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1131”服务机制成效显著,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5%以上。应届毕业生小张深有感触:“人社部门的‘一对一’指导就像及时雨,从简历精修到岗位精准匹配,全程‘保姆式’服务,让我顺利拿到心仪企业的offer。”
此外,该区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实施“个十百千万就业促进工程”,引导重点群体返乡创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并上门解读社保补贴政策,确保福利“零延迟”直达。
智慧赋能,畅通就业“微循环”
零工群体作为就业市场的“毛细血管”,该区以零工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走进位于涵东街道的区级零工市场,电子大屏上实时滚动着各类岗位信息。42岁的陈师傅用“灵工邦”小程序,几分钟就锁定当天装修零活订单。他说:“以前路边等活,风吹日晒没保障。现在手机一点就有活,踏实!”
为实现服务全域覆盖,该区创新构建“1+15”零工服务体系,以区级零工市场为中枢,联动15个乡镇(街道)零工驿站,编织起一张纵横交织的就业服务网络。自主研发“灵工邦”微信小程序,已吸引9000人次注册,入驻企业641家,累计发布岗位需求2100余个。“数字化平台打破了信息孤岛,让零工找活、企业招人都更高效。”该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戴建昌介绍。此外,零工市场还设立劳动维权窗口,全力保障零工人员合法权益。
技能筑基,锻造就业“硬实力”
提升技能是关键。该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培训+补贴+考证”一体化模式,深入实施“壶兰工匠”技能人才培育计划。今年以来,已有821人取得技能人才评价证书,其中高级工及以上达711人次,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开设“订单式”培训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举措,深化产教融合,为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区域特色产业输送了大批“能工巧匠”。
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就业人数159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人,就业形势稳定。
黄震 林亦霞 梁秋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