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青年”以执着酿醇香,社会善意托举其绽放生命光彩,实现自我价值——

咖啡满溢爱与希望

湄洲日报 2025年08月15日

  “星青年”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后,在“摩卡星球”咖啡店上岗。

  这个夏天,青年小林(化名)实现了当咖啡师的愿望!

  8月7日,在“摩卡星球”咖啡店见到他时,他用颤抖的手递给记者一杯他研磨的美式咖啡。看着咖啡入口,他开心得像个孩子。吧台旁,他的母亲欣慰地笑了。

  “别人都盼着孩子长大,可我却担心他长大了该怎么办?如今,悬在我心中的这颗石头可以暂时放下了。”今年27岁的小林是一名“星青年”,也是莆田市蓝色灯塔助残帮扶中心里年龄最大的“星娃”。他被确诊为孤独症时,常常因情绪无法自控而出现攻击行为,不敢去公共场合。他的母亲是他唯一的朋友,整日背着他以泪洗面,愁白了头。当他长大成“星青年”,就业问题又成了他母亲的一个心病。这一道现实难题,也同样摆在许多孤独症孩子家长面前。

  小林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2017年,他认识了“蓝色灯塔”,加入这个“大家庭”。这里有惺惺相惜的人抱团取暖,有志愿者老师教授技能,还发现了他的绘画特长。他的画被制作成马克杯、抱枕、冰箱贴、明信片……受到许多人的喜欢。弱小无助的“苦命人”,渐渐变得开朗而有力量,在自助的同时也助人。

  “蓝色灯塔”负责人林志樱也是“星娃”妈妈,她的乐观总是感染着大家。她说:“社会环境对‘星青年’来说更为复杂,他们需要有应对的些许能力,既然陪不了他们一辈子,那就帮助他们加速进步。”

  “蓝色灯塔”为“星娃”提供音乐、篮球、体适能等多样化公益集体课程,为成长打基础。其全市首个关注孤独症患者技能培训中心“星青年工作坊”,从“补缺式救助”转变为“系统性赋能”,开展手工、烘焙等实用型技能培训,帮助“星青年”尽快融入社会,实现独立、有尊严的自主生活。

  “摩卡星球”咖啡店是“星青年工作坊”众多项目之一,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项目得以落地。小林和另外11名“星青年”经过严格考核、面试才能上岗。12岁“星娃”的妈妈、咖啡烘焙课老师MOMO(化名)与他们朝夕相处,十分心疼他们的不易:“对小林来说,实现这个愿望远比常人难得多。”他们把每一款咖啡、甜品的制作步骤工整地记录下来,再拆解、反复记忆,最后将零碎动作按顺序连起来重复练习,就连“请问您需要喝什么”这句简单的话,都需要练上百遍,这股专注与执着的劲头让人心疼。

  看到“星青年”们的努力,记者喝了口咖啡,却喝出了不一样的温度。袅袅醇香中,“星青年”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大家都替他们实现自身价值而感到高兴。

  “一小杯咖啡,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坚守,也凝聚着社会的善爱。”“这杯咖啡或许慢一点,但每一口都盛着努力与真诚。你的到来,不只是买下一杯咖啡,更是给这份认真一个被看见的拥抱。”……“摩卡星球”咖啡店试营业期间,许多有爱的人纷纷前来,以购买咖啡存入“咖啡银行”及“以书换咖”活动等方式支持“星青年”。

  当天,陪伴“星娃”多年的艺术疗愈公益课老师、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陈建斌自掏腰包,带着“星青年”一起制作《摩卡星球·友好社区星公益代言人》荣誉证书。“谢谢你,来看我!”他们送出感恩之心,传递温暖。

  星星之火正在点亮希望,但社会偏见、职业培训缺失等仍是挡在“星青年”融合之路上的大山。小小咖啡店凝聚了梦想,也成为倡导“平等、融合、共享”价值导向的有形载体,希望受到更多人关注。

  全媒体记者 蔡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