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绘“幸福底色”

——城厢区打造基层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湄洲日报 2025年08月27日

  街道及9个社区(村)设立“你说我听”近邻评理调解室,配备多方参与的社会调解队伍。

  筱塘社区服务和活动中心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系列活动。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林丽娟 文/图

  基层是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城厢区凤凰山街道以“七大行动”为总抓手,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基础,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用治理“微光”汇聚幸福和谐万家灯火。凤凰山街道以融合共治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导向,聚焦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和谐力量,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治理“实度”、增强治理“实效”、取得治理“实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多元调解有“秘方”

  “多亏了街道信访办和调解专班,困扰我们家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近日,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一居民将一面写有“知百姓冷暖,为百姓谋利”的锦旗送到街道。

  这温情一幕,是凤凰山街道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的生动缩影。

  今年7月初,街道通过多元联动化解两起因城市征迁引发的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居民宋某反映的龙德井后亭巷拆迁安置选房问题,街道积极协调龙德井片区危旧房改造指挥部,最终为宋某父亲落实了满意的安置选房方案,宋某主动息访息诉。针对居民林某某等3人反映的征迁补偿等问题,街道组建专班,抽调人员联合派出所民警、网格员组成化解小组,通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反复政策解读、入户沟通和情绪疏导,最终在指挥部支持下达成安置方案,实现“案结事了心服”。

  和谐是社区发展的底色,更是民生幸福的基石。凤凰山街道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四步工作法”,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实质性化解,为辖区和谐稳定筑牢根基。

  如何让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听、有人管,让“进一扇门解万般难”成为常态?凤凰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攀介绍,街道着力构建“线下+网格”立体诉求表达体系,街道及9个社区(村)设立“你说我听”近邻评理调解室,配备专职信访干部、法律顾问、“五老”人员、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多方参与的社会调解队伍,推行“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声问候”暖心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来访30批70人次,初信初访处理答复化解率达100%,实现“首访”变“终访”。

  为促进化解“加速度”,街道整合资源,成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对复杂疑难案件,灵活运用“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建“一案一专班”合力攻坚。

  “治已病”解燃眉之急,“治未病”筑长远防线,街道将工作重心前移,筑牢源头预防“防火墙”,通过构建“党领导、法护航、多协同、共参与”的“一体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闭环管理“抓苗头”,发挥党员、网格员、楼组长等“前哨”作用,建立民情收集、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及时捕捉化解苗头性矛盾。今年以来已通过网格排查化解矛盾隐患293起,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通过信访渠道推动解决民生问题47个。

  街道还常态化开展“信访法治宣传月”活动,通过摆摊设点、流动宣传、邀请法律顾问“送法进社区”40余次,进行“精准”普法,强化居民法治观念。

  主动服务有速度

  “以后下雨也不怕了!”看着改造完成焕然一新的月塘社区凤翔巷,居住在巷子内的居民们由衷开心。由于年久失修,这里地下管网设施老旧淤堵,每到汛期,凤翔巷便成“汪洋大海”,影响几百名居民的日常出行,不少居民向“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情况。

  “我们请消防部门帮忙排水,进行管道清淤工作,但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便上报街道,街道领导积极对接住建部门,专业评估后进行地下管网改造,今年7月初彻底解决了问题。”月塘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黄志健表示,街道、社区建立“接诉、派单、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机制,实行“24小时响应、48小时反馈、72小时回访”工作法,推动“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让民生服务更有速度、更有温度。

  8月6日接到新塘社区新塘街路灯缺亮的工单,8月8日便解决了问题;南门社区壶山东路6位居民因下水道堵塞问题前往社区反映,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调配专业管道疏通车辆与人员展开全面清理;家住南门社区顶前小区8号楼的市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行道树树枝伸入家中,影响生活,街道确认情况属实后,迅速组织人员和施工机械进行修整;辖区内一处老旧居民楼墙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街道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积极对接住建部门,邀请建筑专家对受损墙体进行专业评估,并快速启动修缮工作……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凤凰山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迅速响应、高效处置,快速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难题,以实际行动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凤凰山街道“12345”政务服务热线负责人林军英表示,街道及各社区(村)秉持“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困”理念,将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创新推行“家门口服务”,构建区域统筹、多方协同的治理服务体系,主动延伸发现诉求触角,优化“联通联办”机制,对群众诉求和“12345”热线工单,坚持“简单问题立即办、复杂问题限时办、长期问题研究办、疑难问题协调办”原则,全程跟踪督办,精准解决群众难题,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水平,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为拿出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今年7月份街道还印发《凤凰山街道12345诉求件办理工作机制》的通知,持续站稳群众立场,高度重视热线办理工作,让“诉求工单”变“满意清单”,为基层治理增添温暖的亮色。

  民生答卷有温度

  走进月塘南一期(揽月豪庭)安置房,一个干净整洁、停车规范、秩序井然的宜居小区呈现在眼前,老人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孩子在小广场上撒欢,其乐融融。今年春节前,该安置房项目交房,242户居民圆了安家梦。

  安置房的建设关系着居民们的幸福。月塘南一期安置房项目是城厢区重点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月塘南片区改造安置房项目所在地,凤凰山街道有力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7月29日,月塘南片区地块四以成交价9.62亿元成功挂牌出让,悬置多年的月塘南片区改造项目征迁历史遗留问题也得以化解。

  用心用情托起“安居梦”,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清单变成“幸福账单”。龙德井片区地处莆田老城区,涉及凤凰山街道龙德井、南门、筱塘3个社区,有2100多户住户,经过改造后,这里旧貌换新颜,29栋崭新的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有了“好房子”,还要有“好治理”。在凤凰山街道的指导下,龙德井社区打造“有事好商量”党群服务站,运用“空间嵌入+服务融入+党建深入”模式,7月运行以来解决小区卫生、安全等问题11项,整治物业环保问题1项。

  以“治理之笔”书写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今年以来,凤凰山街道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设计预算,陆续启动建设。同时,新策划乡村振兴、水利开发等项目10余个,推进南门社区完善社区建设,涵盖道路改造、雨污管网、夜市环境提升等。

  城市在拔节生长,优化治理没有终点。凤凰山街道立足群众新期待、发展新要求,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出实招、新招、妙招,“绣”出更为亮丽的城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