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凝聚合力完善校园餐监管体系
湄洲日报 2025年08月27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吴双双)秋季开学在即,校园餐安全引人关注。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把好采购关、供货关、验收关、卫生关、资金关、监督关,通过筑牢源头防线、严把质量关口、构建闭环管理体系、提升卫生管理水平、织密财务安全网、形成监督合力,不断完善校园餐监管体系。

  依托“放心食品阳光智慧采购平台”,实现食材采购全流程线上化、透明化。创新推行“国企运营食堂”模式,由市属国企全面负责食材采购、日常管理及劳务调配,明确禁止深度预制菜及含添加剂的料理包,要求每日餐食现做现供。同步建立电子采购台账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每一笔支出可追溯、可查证,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让采购环节在阳光下运行。

  严格执行《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实施“一品一码”追溯体系,确保每批次食材来源清晰、去向可查。创新建立学校、教育局、家长代表三方联动监管模式,强化供应商准入、评价与退出机制,落实服务质量评议制度,通过常态化督查和服务质量评议制度,倒逼供应商提升食材质量,从供货端筑牢安全防线。

  验收是食材进入校园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市推行“多人联检”联网查验制度,建设规范化验收场地,同步建立验收电子台账,将验收全程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市级平台。建立教职工验收人员库,选派在岗在编人员参与验收,并给予工作量及绩效认定,调动教职工参与验收的积极性。

  严格执行《GB31654—2021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督促学校健全出入库管理机制,将食材制作全链条流程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实现可视化监管。针对校外供餐单位强化准入退出机制,开展网上巡查并发动群众监督。遴选建设15所“校园餐”示范校,打造标准化营养食堂样板,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卫生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完善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一支笔”审批及“三重一大”规定,建立资金管理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挪用、截留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规范营养餐经费管理,设置明细科目单独核算,开展食堂财务专项审计,确保补助资金足额下达。建立食堂财务行政专岗制度,市教育局联合人社部门制定专项方案,设立会计专职岗位,将食堂账务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并列为内控重点,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各校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落实陪餐制度并纳入“教育一张图”实时监管。引入责任督学、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监督员开展督导,实行满意度测评及用餐信息公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到接诉即办、100%办结,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主责、家长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规范校园权力运行,推动构建廉洁校园政治生态。

  我市将持续深化“六大关口”管理,常态化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通过凝聚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监督合力,切实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