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奋进民族复兴伟业

湄洲日报 2025年09月24日

  □陈丽萍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挺起脊梁的精神支柱。

  一、涵养爱国情怀,筑牢民族复兴的思想根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灵魂所在。抗战精神首先体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民族危亡之际,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不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许多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他们只有共同的目标——还我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自古以来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在抗战烽火中被进一步唤醒和升华。

  今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首要的就是要涵养新时代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是具体的、现实的,必须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史明志,以学增慧,以行践诺。无论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是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抑或在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都是对国家最真挚的热爱和最有力的支持。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砥砺民族气节,挺立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抗战精神表现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4年浴血奋战,超过3500万人伤亡……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书写了捍卫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赵一曼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霸权行径、外部势力打压遏制、意识形态渗透侵蚀等挑战,我们更需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砥砺民族气节的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有智慧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保持英雄气概,激发攻坚克难的奋斗豪情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的民族。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平型关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进行生产自救,杨靖宇吃枯草、树皮和棉絮战斗到底。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中国军民以铁血担当,与强敌展开殊死搏斗,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无论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还是深化改革、破除顽瘴痼疾;无论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是推进共同富裕、办好民生实事,都需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坚决摒弃“躺平”心态,克服“软骨病”“恐惧症”,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不畏惧。不计较个人得失,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努力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物。

  四、坚定必胜信念,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坚实底座。14年抗战,历程漫长而艰辛,然而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过胜利的希望。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地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这种信念,源自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患,源自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仰,源自中华民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般不屈不挠的民族禀赋。

  神舟上天、蛟龙下海、天宫对接、北斗组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拦路虎”“绊脚石”。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坚定必胜信念。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已经实现凤凰涅槃,抗战精神已化作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伟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团结一心,无惧风浪,牢记使命,奋勇前行。我们坚信,只要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中华民族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史诗。

  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所承载的红色基因永不褪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坚决摒弃几种错误论调:一是认为回望过去是在“宣扬仇恨”,二是认为铭记历史是在“走向封闭”,三是认为纪念胜利是在“夸大贡献”。宣扬这些论调的人都是心怀叵测,混淆黑白。开展纪念活动,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凝聚起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8万羽和平鸽翱翔天空,清晰释放中国坚定的和平承诺、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我们要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民族振兴的参与者和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