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南迦巴瓦峰

湄洲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陈建平 文/图

  飞机冲破天穹下绵延3800公里的云海,轰鸣着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迈出机场大门,“西藏欢迎您”五个白色大字扑面而来,我们终于踏入这片蓝、白、金、棕交相辉映的高原圣域。

  这里离红尘很远,离天堂很近。抬头望去,蓝天蓝得透亮,澄澈得让人只想融化其中,与这份至高无上的纯净融为一体。

  游移的白云白得纯粹,不染一丝尘埃,目光触及,心中便涌起远离尘嚣的敞亮。空气中飘来清新又圣洁的气息,每次呼吸都像卸下一份红尘里的烦心事,身心轻松了许多。

  一路前行,寺庙的金顶与转经筒泛着暖光。寺院前的彩色经幡柱直插云天,藏家屋顶上,祈福的风马旗随风飘扬。

  更常见的是玛尼堆,在山口、湖边、寺旁、路角随处可见。那是“石头的经卷”,是大地凸起的祈福。几块简单的石头,堆叠起的却是藏民最本真的精神:无需华丽供品,只需悬挂一块布、堆积几块石,就能将对生命的敬畏、对众生的祝福,悄然融入高原的广袤天地,与自然共生。

  仲秋傍晚的风,携着雅鲁藏布江的湿润扑面而来。

  我们的车碾过佛掌沙滩的沙路,绕过多雄拉雪山的山麓,行至通往米林县索松村的盘山路上时,恰好撞上了南迦巴瓦峰的“日照金山”。

  此前我只听闻,这座海拔7782米的神山藏着太多秘密。它终年被积雪与云雾裹挟,从不轻易露出真容,也因此得了“羞女峰”的别号。

  藏地传说里,天上众神常于山巅聚会,煨桑的青烟化作高空的旗云,在峰顶飘成流动的圣烟;唯有晴好的傍晚,夕阳才能揭开它的面纱,透射出金子般的光芒。

  此刻,传说就在眼前。南迦巴瓦峰像造物主亲手罗列的几锭金元宝,连顶端的旗云都沾了金气,在风中轻轻晃动。这真是一场神奇的遇见!

  我们慌忙停下车,迫不及待地掏手机、举镜头、对焦距,只想把这转瞬即逝的神迹牢牢框进画面。

  后来才知道,这“日照金山”一年不过现身60余天,每次露面也只肯暂留片刻。撞上这样的奇景,至于会不会发财倒在其次,终归是幸运的馈赠。

  果然,不过七八分钟,暮色便漫上了山头。“羞女峰”披上一层铁灰色的纱巾,将金容遮得严严实实。当夜,我们寄宿在雅鲁藏布江畔索松村的“暮云山居”,刷抖音时竟刷到了另一帧“日照金山”。

  想来那位摄影师是在雅鲁藏布江对岸的玉松村,占了江滩拐弯的绝佳位置取景,金色的山峰倒映在碧蓝江水里,流光在波面上跳跃起舞。为了得见神山这一面,不知他在江边蹲候了多少个黄昏。

  索松村卧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北岸,本是藏在深山里的秘境,却因能望见“羞女峰”的真容,成了观赏“日照金山”的绝佳去处。

  若赶上春深时节,千亩桃花将峡谷染成一片粉红,藏式村落从花海中探出头来,雪峰悬于天际,江水绕着花田流淌,连风里都裹着西藏少有的温柔。

  这就让人忍不住想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里的乡恋,却又多了几分高原独有的苍茫。

  近年来,“羞女峰”的神秘吸引力,让这座静谧的村落渐渐揉进了烟火气。“大空里”“藏布丹东”“雪里桃花”……一家家民宿与酒吧悄然冒出。

  就连“林芝黑店”“光阴的故事”这类带着江湖气的名字,也藏着雪山下的暖意。

  它们不只是旅人歇脚的地方,更成了能与神山“对饮”、和星空“对话”的角落——夜里围着火炉听陌生人讲旅途故事,连风都带着传奇的温度。

  “暮云山居”的窗户正对着南迦巴瓦峰。清晨推开窗,雾霭像牦牛奶般漫在山间,“羞女峰”的轮廓在雾中若隐若现,逆光里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等太阳再爬高些,我们转到村前的观景台,才真正见识到它的“羞”——竟拉来一片金雾挡在身前,下方的山体渐渐褪成暗蓝色,藏寨上空飘着几缕白炊烟,像系在山腰的丝带。

  往下看,雅鲁藏布江绕着弯奔流,江心露出一座小小的岛,滩涂上斜斜立着一截枯树桩,枝丫直直指向天空,仿佛在对神山许下誓言。

  雪峰、云霓、藏寨、江湾,拼成一幅与世隔绝的画卷,让人忽然读懂了西藏独有的、勾魂摄魄的魔力。

  观景台下有条窄窄的甬道,像被藏在山间的秘密。走过去时,只见密密麻麻的祈福铃挂在甬道两侧,风一吹便响成一片,仿佛无数人的心愿在低声倾诉。

  甬道尽头是片草坪,中间的玛尼堆上垒着刻满经文的石头,祈福门绑着经幡与牛头骨。阳光被身后的神山挡住,却从峰尖的缝隙里漏出来,在天幕上散射出奇幻的光。

  “这简直太西藏了!”我赶紧招呼同行的国英、陈强、东霞来拍照,想把这圣域的苍茫与信仰定格下来。

  可后来司机的话让我心里一沉:藏地的玛尼堆是神圣的精神寄托,牛头是力量与守护的象征,哪能随便合影?

  我慌忙删了照片,仿佛刚才那阵风铃的轻响,是神山在轻声提醒。

  次日,我们前往色季拉山站。4728米海拔的风带着丝丝凉意,站在平台上眺望,南迦巴瓦峰横亘在天际,风云在它的峰顶翻涌。

  近旁的山是鲜活的绿,远些的染着淡蓝,唯有“羞女峰”半遮半掩,露出一片晶莹的雪肤,天青色像大海般盖在山与云之上。

  人站在那里,连呼吸都变得轻缓,世间的烦心事全被这壮阔景象卷走,只剩心魂跟着云涛飘向雪峰。

  山站的玛尼柱顶端顶着个青铜牛头钟,风吹过,钟声裹着经幡的哗啦声,落在挂满哈达的玛尼堆上。

  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神秘的高海拔特质,让色季拉山站成了游客向往的秘境,更成了当地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的符号。

  当地人说,能遇见神山,不必纠结没能看清它的全貌,不必遗憾没能留住合影。

  毕竟那抹“日照金山”的璀璨,那片雪峰的纯净,早已落在心里,把旅途的尘埃都涤荡干净。眺望神山的那一刻,我们不只是在看风景,更像是被神山轻轻触碰了灵魂。

  我忽然想起一段话:“西藏的魅力,在于它既能让你看到地球最极致的风景,也能让你遇见内心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