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内障?

莆田康复眼科专科医院林玉清讲解
湄洲日报 2025年10月22日

  白内障是指眼睛的晶状体逐渐变得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种常见眼病。晶状体原本是透明的,能够帮助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当晶状体变得混浊时,光线无法正常通过,视力就会受到影响。

  白内障的症状有:视力模糊,看东西像隔着一层毛玻璃;色彩变淡,颜色看起来不如以前鲜艳;夜间视力下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视力明显变差;眩光敏感,对强光、车灯等光源感到刺眼;复视或多视,单眼看物体时出现重影或多个影像。

  白内障的高危人群:一是老年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较为常见,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二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晶状体混浊;三是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者,户外工作者或长期未佩戴太阳镜的人群;四是有家族史者,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五是长期使用激素者,某些药物可能诱发白内障。

  如何预防白内障?长时间在太阳光下工作或游玩时,可选择防紫外线的太阳镜;控制血糖;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和坚果;定期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白内障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通过超声乳化术或飞秒激光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取出并植入人工晶体,可以显著改善视力。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大多数患者可以重获清晰视力。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