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湄洲日报社数字报纸
A4:生活
“90后”郑立港情注乡村振兴,回到庄边镇上院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产业,让这个深藏望江山里的美丽村庄闪亮登场——~~~
~~~
~~~
~~~
~~~
~~~
~~~
~~~
~~~
~~~
撂荒地流转促增收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蔡蕊)眼下,涵江区白沙镇长兴村的洋兴香菇农场的头茬香菇进入第二次成熟期。一排排架子上整齐地放置着一支支香菇菌棒,云朵般的香菇从菌棒里长出来,十分可爱。

  上月底,郑金谊和工人们就开始在香菇标准化大棚里,检查香菇的生长情况和菇根部的湿度情况。郑金谊是农场的主人,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菇农,4年前在长兴村租下了0.2公顷抛荒地种植香菇。

  2023年,郑金谊共种植了4万支菌棒,每支菌棒大概可产出1公斤香菇,每公斤按批发价可卖13元左右,除去费用,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他说,去年9月份开始培育种植香菇,因香菇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较大,不同的湿度和温度都影响出菇的速度,每一批香菇大约需要100—120天的成熟期。

  目前,该农场的香菇主要销往菜市场,因质量好、新鲜度高,非常受青睐。行情好既给郑金谊带来好收益,也为当地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增收机会。洋顶村村民郑群清已在农场工作4年左右。他说,香菇种植比其他工作轻松,不需要太多体力劳动,且没有年龄的要求,适合老年人。

  据介绍,近年来,白沙镇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流转闲置土地,租给种植大户,带领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特色种植等方式稳定增收,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白沙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干部邱金灿说,充分利用撂荒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菌类、蔬菜类等,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和增收渠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1版:要闻
   第A2版:书香
   第A3版:国内国际
   第A4版:生活
逐梦乡野的“新农人”
成立拥军优抚医院
干部进警营 共度警察节
图片新闻
你不必取悦谁
传递文明风尚
户外野餐流行
弘扬地名及传统文化
模拟法庭助力学法
撂荒地流转促增收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湄洲日报生活A4撂荒地流转促增收 2024-01-14 2 2024年01月14日 星期日